美罗华指利妥昔单抗,替伊莫单抗(lbritumomab)和美罗华都是抗CD20单抗,均可用于治疗淋巴瘤。根据临床研究发现,替伊莫单抗(lbritumomab)的疗效优于美罗华,但具体哪个药物更好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用药后的反应。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不可盲目用药。
替伊莫单抗(lbritumomab)是第一个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结合抗体(也是第一个用于癌症的放射免疫疗法),于2002年2月19日由美国FDA批准(正在等待EEC的批准)。自1992年以来,替伊莫单抗(lbritumomab)一直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已经进行了几项研究,包括一项随机III期试验,在该试验中,它显示出在总体缓解率和完全缓解率方面优于利妥昔单抗。
一项试验对复发惰性或滤泡转化型NHL患者的替伊莫单抗(lbritumomab)与标准剂量的利妥昔单抗(375mg/m2,每周一次,持续四周)进行了比较。与利妥昔单抗组的56%相比,替伊莫单抗(lbritumomab)组的总有效率(ORR)为80%。完全缓解率为30%对16% 。一项针对利妥昔单抗难治性患者的非随机试验显示,ORR为74%,CR率为15%。在轻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减少替伊莫单抗(lbritumomab)剂量的II期研究显示,ORR为67%,CR率为33%。
由此可见,替伊莫单抗(lbritumomab)在临床上对复发和耐药的NHL病人具有较好的疗效,对既往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的患者也是如此。
利用单克隆抗体的靶向免疫疗法显著提高了惰性和侵袭性淋巴瘤的存活率。由于恶性淋巴瘤对辐射也有反应,靶向免疫疗法和放射性核素与单克隆抗体偶联的辐射的组合是进一步改善治疗结果的有吸引力的选择。替伊莫单抗(lbritumomab)是通过tiuxetan螯合剂与钇90偶联的鼠抗CD20抗体ibritumomab的市售变体。
放射免疫疗法是一种针对某些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新兴治疗选择,能够在对正常细胞照射最少的情况下将细胞毒性辐射靶向肿瘤细胞。替伊莫单抗(lbritumomab)于2002年2月被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低级别、滤泡性或转化B细胞NHL患者,包括利妥昔单抗难治性NHL患者。替伊莫单抗(lbritumomab)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总有效率为73%至83%。它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一般在指定人群中耐受性良好。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替伊莫单抗(lbritumomab)可以有效和安全地用于许多NHL患者,包括轻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和患有利妥昔单抗难治性疾病的患者,而没有与常规化疗和外束放射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
美罗华(利妥昔单抗)是一种通过静脉输注给药的嵌合鼠/人抗CD20单克隆抗体,适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寻常型天疱疮(PV),与皮质类固醇的递减疗程结合使用。
欧盟和美国的批准是基于参与随机对照RITUX 3研究的新诊断、先前未治疗的PV患者子集的数据,与标准剂量泼尼松相比,利妥昔单抗加短期泼尼松治疗导致泼尼松治疗完全缓解率增加3倍以上,中/重度复发率降低2倍以上。与标准剂量泼尼松相比,利妥昔单抗联合短期泼尼松可节省类固醇,导致较少患者出现3级或4级皮质类固醇相关的不良事件。
此外,美罗华具有独特的作用模式,能够与表达在B淋巴细胞表面的CD20分子结合,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ADCC)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DC)耗竭B细胞,既往常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类风湿关节炎以及其他非肿瘤疾病的治疗。
在所有试验中,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在临床终点(如无进展生存期)方面产生了具有临床和统计意义的显著益处。此外,首次数据表明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可以延长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总生存期。近两年来,有研究表明利妥昔单抗在部分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替伊莫单抗(lbritumomab)和美罗华都是有效的淋巴瘤治疗药物。具体的治疗方案和使用哪个药物需要根据淋巴瘤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医生建议和用药后的反应进行综合考量,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药物。
相关热文推荐:戈沙妥珠单抗(Trodelvy)骨转移、脑转移能用吗?
1、Grillo-López AJ. Zevalin: the first
radioimmunotherapy approved for the treatment of lymphoma. Expert Rev
Anticancer Ther. 2002 Oct;2(5):485-93. doi: 10.1586/14737140.2.5.485.
PMID: 12382517.
2、Krasner C, Joyce RM. Zevalin: 90yttrium
labeled anti-CD20 (ibritumomab tiuxetan), a new treatment for
non-Hodgkin's lymphoma. Curr Pharm Biotechnol. 2001 Dec;2(4):341-9. doi:
10.2174/1389201013378545. PMID: 11762415.
注: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不作为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
扫码关注
了解最新国际医疗资讯!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京) - 非经营性-2020-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