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伏尼布是一种针对IDH1突变的口服靶向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作为一款处方药物,其使用过程中需严格注意多项用药事项。
据报道,使用IDH1抑制剂(如艾伏尼布)治疗可能发生分化综合征,在开始艾伏尼布治疗后早至1天至3个月内观察到该综合征。
如果没有明确的替代病因,应怀疑分化综合征。
如果出现提示分化综合征的体征或症状,应开始静脉或口服皮质类固醇治疗(例如,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每12小时一次[或等效药物]),持续至少3天直至症状消退,随后逐渐减少皮质类固醇剂量,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直至症状改善。
如果同时出现无感染病因的白细胞增多,应根据标准实践开始羟基脲治疗,并按需进行白细胞分离术。
如果尽管进行了皮质类固醇治疗,分化综合征的体征或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应中断艾伏尼布治疗。
艾伏尼布图片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参考。
有QTc间期延长和室性心律失常(即心室颤动)的报告。
在治疗的前3周至少每周监测一次心电图,之后至少每月监测一次。
在基线时、治疗第一个月至少每周一次、接下来一个月每两周一次、之后每月一次监测血液化学指标。在开始艾伏尼布治疗前和治疗期间,根据临床指征纠正电解质异常。
如果发生QTc间期延长,可能需要暂时中断、减少剂量或停用艾伏尼布。至少每周监测心电图,直至QTc间期延长缓解后两周。
罕有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报告。
监测运动性和/或感觉性神经病变的体征或症状(例如,单侧或双侧无力、感觉改变、感觉异常、呼吸困难)。如果发生吉兰-巴雷综合征,应停用艾伏尼布。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实验室异常,≥25%):白细胞减少、腹泻、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血糖升高、疲劳、碱性磷酸酶升高、水肿、血钾降低、恶心、呕吐、血磷酸盐降低、食欲减退、血钠降低、白细胞增多、血镁降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关节痛、呼吸困难、尿酸升高、腹痛、肌酐升高、粘膜炎、皮疹、QT间期延长、分化综合征、血钙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肌痛。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实验室异常,≥25%):肌酐升高、血红蛋白降低、关节痛、白蛋白降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疲劳、腹泻、咳嗽、血钠降低、粘膜炎、食欲减退、肌痛、血磷酸盐降低、瘙痒和皮疹。
常见的不良反应(≥15%):疲劳、恶心、腹痛、腹泻、咳嗽、食欲减退、腹水、呕吐、贫血和皮疹。胆管癌患者中常见的实验室异常(≥10%):血红蛋白降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和胆红素升高。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更新于2023年10月24日,FDA说明书网址: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BasicSearch.process&ApplNo=21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