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立巴韦的试验效果显著,具有抑制CMV病毒复制的创新机制,通过抑制巨细胞病毒的DNA聚合酶活性,阻断病毒的复制过程,从而达到抑制病毒增殖的效果,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马立巴韦是日本武田公司开发的口服UL97蛋白激酶抑制剂,是首个治疗接受器官移植或造血细胞移植后,发生难治性、有或无耐药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者的药物。
对现有抗病毒药物([val]更昔洛韦、福斯卡尼、西多福韦)难治或耐药(RR)的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移植患者较高的死亡率有关。马立巴韦对抗耐药 CMV 株具有活性。
一项试验(NCT01611974),纳入年龄≥12岁、RR CMV感染且血浆CMV脱氧核糖核酸(DNA)≥1000拷贝/毫升的造血细胞或实体器官移植受者,被随机(1:1:1)分配到每日两次剂量盲法治疗的马立巴韦400、800或1200毫克,疗程长达24周。主要疗效终点是治疗后6周内证实血浆中检测不到CMV DNA的患者比例。
120名患者接受了随机治疗(每个剂量组40人): 80/120(67%)名患者在治疗6周内检测不到CMV DNA(95%置信区间,57%-75%),马立巴韦400、800和1200毫克每日两次的检测率分别为70%、63%和68%。25名患者在治疗期间复发了CMV感染;13名患者发生了突变,产生了对马立巴韦的耐药性。41/120(34%)例患者因不良反应停用了马立巴韦,17/41因CMV感染而停药。在研究期间,有32名(27%)患者死亡,其中4人死于CMV疾病。
马立巴韦≥400毫克,每日两次,对移植受者的RR CMV感染有积极作用;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上述试验中,呕吐是最常见的TEAE(78/120;65%),导致1名患者停用马利巴韦。12/106(11%)名可评估患者的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1000/μL,不同剂量的比例相似。
马立巴韦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味觉异常、恶心、腹泻、呕吐、疲劳等,通常患者都是比较耐受的,患者平时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用药期间注意身体反应,若有不耐受,及时联系医生,对症治疗。
1、与更昔洛韦或缬更昔洛韦联合给药时抗病毒活性降低。
2、不建议马立巴韦与 CYP3A4 强效诱导剂联合给药。
3、马立巴韦与CYP3A(如地西泮、劳拉西泮等)、P-gp(如地高辛、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等)和 BCRP (如甲氨蝶呤、托吡替康或伊立替康)的敏感底物类药物联合给药可能导致这些底物的血浆浓度出现临床相关增加。
相关热文推荐:马立巴韦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参考文献
Papanicolaou GA, Silveira FP, Langston AA, Pereira MR, Avery RK, Uknis M, Wijatyk A, Wu J, Boeckh M, Marty FM, Villano S. Maribavir for Refractory or Resistant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s in Hematopoietic-cell or Solid-organ Transplant Recipients: A Randomized, Dose-ranging, Double-blind, Phase 2 Study. Clin Infect Dis. 2019 Apr 8;68(8):1255-1264. doi: 10.1093/cid/ciy706. PMID: 30329038; PMCID: PMC6451997.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4年3月22日,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15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