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帕米帕利属于一种PARP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复发性晚期卵巢癌、输卵管癌等特定类型的癌症。虽然帕米帕利的主要副作用包括血液学毒性(如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胃肠道毒性、胚胎-胎儿毒性等,但是根据目前公开的资料并未明确指出帕米帕利有直接引起血栓形成的风险。
帕米帕利由百济神州公司研发,在中国被批准用于治疗先前接受过两种或两种治疗的生殖系BRCA突变相关的复发性晚期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2017年12月宣布其在中国晚期卵巢癌患者中的关键性临床2期试验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帕米帕利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贫血、红细胞计数降低、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症、红细胞减少症、腹痛、上腹不适、疲乏、乏力、鼻塞、高血糖症、血尿酸升高、上呼吸道感染、口咽疼痛、头晕、眩晕、心动过速、鼻充血等。目前并未有研究资料表明帕米帕利有引起血栓形成的风险。
癌症患者本身由于多种因素,如肿瘤相关炎症、化疗诱导的血小板功能异常、长时间卧床、静脉置管等,可能面临较高的血栓形成风险。此外,部分抗癌药物或其联合治疗可能间接增加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因此,在使用帕米帕利或其他抗癌药物治疗期间,医生通常会密切关注患者是否有血栓形成的迹象或风险因素,并可能采取预防性抗凝措施。
帕米帕利对PARP1和PARP2具有出色的选择性,在乳腺癌异种移植模型的疗效研究中发现,帕米帕利生物利用度较高,其效力比奥拉帕尼强16倍。帕米帕利还与替莫唑胺(TMZ)表现出强大的抗肿瘤协同作用。帕米帕利口服生物吸收度良好,其特点为能够穿透血脑屏障,在脑肿瘤中有应用前景。
注意事项
在帕米帕利的实际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包括癌症类型、合并症、既往病史、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等,综合评估血栓形成风险,并制定预防及监测方案。建议患者在接受帕米帕利治疗期间密切关注自身的症状,及时报告任何可能与血栓形成相关的症状,如肢体肿胀、疼痛、皮肤颜色变化等。同时,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注: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不作为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
扫码关注
了解最新国际医疗资讯!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京) - 非经营性-2020-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