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帕利不良反应以血液学毒性为主,包括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除此之外,帕米帕利还可能导致胃肠道症状,如腹胀、腹痛等,以及疲乏、头晕、心悸、鼻充血等症状。
帕米帕利发生率≥10%的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症、恶心、贫血、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疲乏、食欲减退、呕吐、腹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血小板减少症、血胆红素升高以及淋巴细胞减少症。
3级及以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8%,发生率≥1%的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贫血、呕吐、疲乏、淋巴细胞减少症、腹泻、恶心以及AST升高。
临床上所用药物所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为21.5%,其中以贫血、白细胞下降为主的 SAE发生率在1%以上。
1、监测血液学指标:在治疗期间,定期进行血液学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粒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以及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水平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2、调整用药剂量:如果血液学毒性严重,医生可能会建议减少药物剂量或暂停用药,待血液学指标恢复正常后再恢复用药。
3、给予支持治疗:如出现贫血或血小板减少的症状,可能需要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如输血或使用促进骨髓细胞生长的药物等。
4、考虑换药:如果血液学毒性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医生可能会考虑换用其他药物。
帕米帕利是一种正在临床开发中的研究性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它对PARP1和PARP2具有优异的选择性,并在具有BRCA1/2突变或HR途径缺陷(HRD)的肿瘤细胞系中具有优异的抗增殖活性。在使用BRCA1突变的MDA-MB-436乳腺癌异种移植模型的功效研究中,帕米帕利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并且比奥拉帕利强16倍。
帕米帕利还显示出与替莫唑胺(TMZ)的强抗肿瘤协同作用,替莫唑胺是一种用于治疗脑肿瘤的DNA烷化剂。与其他PARP抑制剂相比,帕米帕利在小鼠中表现出改善的穿过血脑屏障(BBB)的渗透性。以低至3mg/kg的剂量口服帕米帕利足以消除脑肿瘤组织中的帕米帕利。在SCLC衍生的、TMZ耐药的H209颅内异种移植物模型中,帕米帕利与TMZ的组合克服了其耐药性,并显示出显著的肿瘤抑制作用和延长的生存期。
需要注意的是,帕米帕利胶囊用于治疗晚期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但可能会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等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该药物时,一定要严格遵照医嘱用药,并注意观察身体反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关热文推荐:卢卡帕利(rucaparib)治疗前列腺癌效果怎么样?
注: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不作为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
扫码关注
了解最新国际医疗资讯!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京) - 非经营性-2020-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