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芦可替尼的应用,使80%以上的MF患者得到不同程度的脾脏缩小,50%以上的患者得到消耗性症状的减轻。但是,芦可替尼并非十全十美的药物,它也有副作用,应用过程中,尤其前3个月需要在有经验和负责任的医生认真观察指导才能保证其安全应用那么,芦可替尼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一、合理药物剂量调整
芦可替尼的药物剂量应该由有经验的医生根据患者基础血小板计数实施。并且,应用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体能状况、耐受力、临床表现加以调整。切记:前4周不要轻易增加剂量,调整剂量不要过于频繁,不建议短于2周的剂量调整。
二、辩证看待芦可替尼的血液学毒性
芦可替尼应用后出现的贫血,血小板减少大多数在12周后缓解,但是适时输注红细胞,血小板,甚至应用雄性激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是有效的解决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的方法。对于芦可替尼应用后,严重的粒细胞减少,需要适时调整其剂量。
三、重视芦可替尼的非血液学毒性
监测用药后脂代谢紊乱;肝肾功能并作出及时处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治疗前,严密筛查伴发感染包括HBV、HCV、HIV甚至结核,对可能发生感染加重和复燃作出预见性的提前防控,甚至必要时,限制芦可替尼的应用,才是防患于未然之道。
四、注意皮肤和色素瘤的发生
定期对皮肤情况,作出诊断性检查,避免皮肤暴晒。
另外提醒大家,严禁骤停药物、监测用药期间控制体重、注意药物和药物,饮食和药物之间的作用等,都是服用芦可替尼期间非常重要的事项。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3年1月31日,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0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