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世界范围内,肺癌是癌症死亡的最常见原因。铂类化疗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时,除了症状缓解外,可提供一定的生存优势。新型活性药物(如吉西他滨,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与铂的组合与生存期的进一步提高有关。然而,有几种迹象表明,目前的化疗方案已达到治疗平台期,迫切需要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已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多种实体瘤(包括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或高表达。分子研究显示,肺癌细胞中的异常信号转导和高EGFR表达水平与不利的临床结果相关,使得该EGFR受体成为抗癌治疗较有前景的靶点。
吉非替尼(Gefitinib、Geftinat、Iressa、易瑞沙、ZD1839)是一种EGFR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的口服抑制剂。在I期研究期间首次观察到该分子的疗效。已经观察到NSCLC患者的部分反应,其中一些患者反应持续>9个月。在低于最大耐受剂量~700mg/天的剂量下观察到抗肿瘤活性。两项II期随机试验在经治NSCLC患者中比较了剂量水平为250和500 mg/天的吉非替尼,证实了吉非替尼的单药活性,并显示250 mg/天剂量与500mg/天一样有效,但毒性较低。
患者特征
登记的100名患者中有8名患疾病快速进展/恶化,没有接受吉非替尼治疗,其余92名患者的肿瘤反应、毒性和生存可评估。中位年龄为58岁(范围33-76)。三分之一的患者体力状态评分PS≥2,多数为IV期(86%)和腺癌(62%),其中6名患有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AC)。85名(92.5%)患者接受过化疗。在绝大多数病例中(94%),含铂联合治疗方案已用于一线治疗。60%的人接受过一种化疗方案,21%接受过两种方案,8%接受过三种方案,2%接受过四种方案。5名患有铂类化疗禁忌症的患者接受吉非替尼作为首次系统治疗。
治疗和安全性
共分析了1478周的治疗时长(中位数10.7周;范围0.4-75.3)。在本分析时,26名患者仍在接受吉非替尼治疗。暂时停止治疗的原因包括:1名患者4级毒性(腹泻),2名患者3级毒性(腹泻和皮疹),3名接受姑息性放疗,1名即将接受脊髓压迫手术。6名患者在2-33天内恢复吉非替尼治疗,其中3名患者在2002年9月仍接受吉非替尼治疗。
总体而言,吉非替尼的毒性不大。常见的副作用是1-2级皮疹和腹泻,分别有34%和22%的患者报告。开始治疗2-4周后,吉非替尼相关的毒性变得明显,并且在中断治疗后迅速消退。
对治疗的反应和生存分析
客观反应率为8.7%(1名患者完全反应CR,7名患者部分反应PR;95%置信区间(CI)3.8-16.4%)。反应持续时间为1.2至15.8+个月。34名患者(37%)疾病稳定SD,疾病控制率为45.7%。反应率在从不吸烟者中更高(P=0.0015),与性别、年龄、既往化疗方案的数量、自上次化疗后时间、自诊断以来的时间或疾病分期没有任何关系(单变量分析)。
在分析时,92名患者中有58名死亡,34名患者截尾。中位随访8个月后,中位生存期为4.9个月(95%CI为3.3-5.7),1年生存率为29%(95%CI为17-4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6个月(95%CI 1.3-2.0),疾病稳定SD患者为4.1个月(95%CI 3.2-5.0),反应者为8个月(95%CI 3.3-15.9)。多变量模型显示,只有体力状态评分PS 2-4患者的预后明显较差(风险比12.0;95%CI 2.7-54),而女性、从不吸烟者和腺癌患者/BAC患者的生存期有改善的趋势。年龄和疾病分期与总生存期无显著相关性。
本内容为医伴旅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伴旅:寻找优质医疗资源,伴您走上康复之旅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2年9月23日,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09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