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是我国最常见的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016年我国霍奇金淋巴瘤(HL)发病率为0.46/10万,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发病率为4.29/10万,且发病率逐年升高。苯达莫司汀作为淋巴瘤治疗的重要药物,于2008年和2010年在美国和欧盟获得批准,并于2018年12月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上市批准。
苯达莫司汀的化学结构是1-甲基-5-β-氯乙基的丁酸盐酸盐。苯达莫司汀是氮芥的双功能衍生物,包括氮芥基团(烷化剂的功能基团)、苯并咪唑环(起嘌呤类似物的抗代谢作用)和正丁酸侧链(增加水溶性)。苯达莫司汀通过烷基化DNA,使其单链或双链发生纵横交联,干扰DNA合成和修复,从而发挥抗肿瘤细胞毒性作用。
一项Ⅱ期临床试验纳入78例复发难治CLL患者,其中包括22例氟达拉滨耐药患者和14例17p缺失患者,给予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方案(BR方案)(苯达莫司汀剂量为70 mg/m 2 ×2 d)治疗。结果显示总反应率(ORR)为59.0%,其中氟达拉滨耐药患者的ORR为45.4%,氟达拉滨敏感患者的ORR为60.5%;11q缺失、第12染色体三体、17p缺失和无IGHV突变患者的ORR分别为92.3%、100.0%、7.1%和58.7%;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14.7个月;严重感染的发生率为12.8%;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3.1%、28.2%和16.6%。
苯达莫司汀推荐起始剂量为每天90 mg/㎡,第1、2天用药,每28 d为1个周期。如果不能耐受该剂量,推荐后续剂量降至每天70 mg/㎡,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酌情调整。推荐总疗程数为4~6个周期。该推荐意见是基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慧强教授团队牵头的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数据而做出的。该研究中的苯达莫司汀起始剂量为120 mg/m 2 ,但是仅有28.2%的患者能够接受6个及以上周期的治疗,而且16.7%的患者在使用苯达莫司汀治疗过程中需要减量处理。
相关热文推荐:苯达莫司汀是化疗药还是靶向药呢 /newsDetail/84674.html
注: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不作为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
扫码关注
了解最新国际医疗资讯!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京) - 非经营性-2020-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