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属于小淋巴细胞性瘤增生,其胞浆微小可以看不见,症状并不明显,伴有浅表淋巴结及脾肿大,同时出现骨髓和外周血变化,发现时需要及时治疗,常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同时发生;布鲁顿酪氨酸蛋白激酶是B细胞受体通路重要信号分子,参与调控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在恶性B细胞的生长及扩散中起着重要作用;泽布替尼(zanubrutinib,Brukinsa)是一类靶向布鲁顿酪氨酸蛋白激酶的选择性抑制剂,能够降低该蛋白激酶的活性,阻断其信号传送,进而阻碍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
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随机、全球、头对头3期非劣效性试验(NCT03734016),旨在评价泽布替尼与伊布替尼(ibrutinib,Imbruvica)治疗复发性/难治性SLL时的疗效差异,主要终点为总缓解率(ORR);近日百济神州负责人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称试验达到了主要终点,期中分析数据表明泽布替尼疗效并不比伊布替尼差。
“这项头对头试验的期中结果表明,泽布替尼能够持续抑制布鲁顿酪氨酸蛋白激酶,改善了SLL患者的疾病缓解,而且与伊布替尼相比更是降低了房颤/房扑发生率”,百济神州血液学首席医学官Jane Huang博士表示。该试验的652例患者被随机分配至两个小组,试验组患者每日2次口服160 mg泽布替尼,对照组患者每日1次口服420 mg伊布替尼,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期中分析对试验中的415例患者进行了至少12个月的随访。
该非劣效性试验的ORR由研究者以及独立审查委员会评价,其中,研究者评价的ORR表明泽布替尼疗法具有统计显著性改善,而独立审查委员会评价的ORR虽然在数值上有所改善,但并不具有统计显著性。另外,试验的次要终点之一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期中分析数据截止时该结果尚不成熟,不过早期结果显示泽布替尼在PFS上的表现较佳。
试验的另外一个次要终点为安全性。房颤/房扑是伊布替尼疗法的常见不良事件,其表现为心律不齐,可导致血液凝块、卒中、心力衰竭以及其他心脏相关并发症;分析数据显示,与伊布替尼相比,泽布替尼疗法在降低患者房颤/房扑风险上具有统计显著性改善。总体而言,该试验中泽布替尼的安全性与先前试验的结果一致。
除了PFS和安全性之外,缓解持续时间和总生存期也是该试验的次要终点。这方面的数据以及期中分析中的ORR和PFS将在最终分析时进行全面地评价。
参考资料:https://www.cancernetwork.com/view/interim-analysis-shows-positive-results-for-zanubrutinib-versus-ibrutinib-for-adults-with-cll
注: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不作为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
扫码关注
了解最新国际医疗资讯!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京) - 非经营性-2020-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