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达本胺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血小板计数减少、腹泻、食欲下降、低钾血症、头晕、发热等,出现间质性肺炎、肺部感染后患者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调整用药方案等方法治疗。
1、调整生活方式:远离危险因素,如戒烟,避免接触各种有害粉尘、羽毛等,提高生活质量,可控制疾病发展,减轻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肺部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肺部功能的恢复。
2、药物治疗: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或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出现明显低氧血症的患者可进行氧疗,缓解缺氧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吡非尼酮、硫唑嘌呤、甲泼尼龙、泼尼松、尼达尼布等药物治疗,有助于减缓病情进展,延缓肺功能的降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需注意的是应遵循医嘱正确用药,了解药物的用法、疗程,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以免延误治疗。
3、调整用药方案:肺部感染可表现为肺炎( 5.1% )、间质性肺病( 2.6% )等。 如发现异常,应进行胸部X线、胸部CT等检查。 疑似间质性肺病应停止给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妥善处理。
成熟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侵袭性恶性肿瘤,常规化疗效果差。组蛋白构成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其赖氨酸残基的乙酰化使染色质结构松弛,从而促进基因转录。相反,组蛋白去乙酰化由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催化,使染色质致密并抑制基因转录。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是一类重要的抗肿瘤药物。
西达本胺是一种新型的口服活性苯甲酰胺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体外研究中显示出对多种肿瘤的活性。在1期试验中,西达本胺对成熟t细胞淋巴瘤显示出优先疗效。在对79例复发性或难治性成熟t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的西达本胺关键2期试验中,总缓解率为28%(完全缓解/未经证实的完全缓解:14%),大多数缓解发生在治疗的前6周内。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9.9(1.1-40.8)个月。在22例有反应的患者中,19例(86%)的DOR≥3个月,8例(36%)的DOR≥12个月。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阴性)的缓解率较好,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观察到的缓解最持久。安全性良好,很少观察到3/4级毒性。西达本胺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药物。
相关热文推荐:吉妥珠单抗新药正确用法及2023国内上市信息?
注: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不作为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
扫码关注
了解最新国际医疗资讯!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京) - 非经营性-2020-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