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特昔替尼(Ritlecitinib)治疗白癜风通常需要服用24周左右。但由于每个白癜风患者的病情不同、自身情况不同,因此吃利特昔替尼(Ritlecitinib)治疗白癜风的时间并不统一。
利特昔替尼(Ritlecitinib)是一种口服Janus激酶3/酪氨酸激酶,在肝细胞癌家族抑制剂中表达,用于斑秃、白癜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平行临床开发。
白癜风是一种获得性慢性皮肤色素脱失症。它大多无症状,以无色素性斑疹和斑块为特征,影响世界人口的0.5%至2%。白癜风的病因尚未明确阐明,关于该疾病的原因已经提出了多种理论。
随着对白癜风发病过程的深入了解,综述了有关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最新信息,包括局部和口服Janus激酶抑制剂、前列腺素及其类似物,即阿法美兰肽、Wnt/β-连环蛋白信号激动剂和基于细胞的疗法。利特昔替尼(Ritlecitinib)已注册用于白癜风治疗。
利特昔替尼(Ritlecitinib)的建议用量是每天1次,每次50毫克,可伴或者不伴食物。需整片吞服,不要压碎、掰开或者咀嚼利特昔替尼(Ritlecitinib)。
若漏服一次,除非离下一次服药间隔少于8个小时,否则应立即补充,此时可略过漏服的剂量。之后,在定期安排的时间内重新给予药物。
研究表明,患者在24周的延长期内每天接受50mg的利特昔替尼(Ritlecitinib),观察到了利特昔替尼(Ritlecitinib)50mg组的面部白癜风面积评分指数相对于基线的百分比变化与安慰剂有显著差异。
在延长期用50mg利特昔替尼(Ritlecitinib)治疗后,观察到加速改善。并且在48周的治疗中,没有观察到治疗中出现的或严重的不良事件的剂量依赖性趋势。因此利特昔替尼(Ritlecitinib)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服用24周,甚至更长的时间。
背景:白癜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色素脱失疾病,没有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目的:这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2b期试验(NCT03715829)的子研究评估了口服JAK3/TEC家族激酶抑制剂利特昔替尼(Ritlecitinib)对非节段性白癜风(NSV)患者皮肤和血液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方法:65名患有NSV的成人参与了该亚研究,并接受了为期24周的每日安慰剂治疗(n=14)或利特昔替尼(Ritlecitinib)治疗,有或无4周负荷剂量:200(负荷剂量)/50 mg (n = 13),100/50 mg (n=12),50mg(n=11),30mg (n=8)或10mg (n=6)。在基线、4周和24周时获得皮肤(病变和非病变)活检样本。从基线到第4周和第24周,皮肤和血液分子和细胞生物标志物的变化通过RNA测序、定量实时PCR、蛋白质组分析和流式细胞仪进行评估。
结果:与基线和/或安慰剂相比,利特昔替尼(Ritlecitinib)治疗组在第4周和第24周显示免疫生物标志物下调,黑素细胞相关标志物上调。CD3+/CD8+T细胞浸润显著减少,黑素细胞标志物(酪氨酸酶;Melan-A)在50mg利特昔替尼(Ritlecitinib)组的NSV病变中的表达。
在病变皮肤中,T细胞活化、NK、细胞毒性和调节标记物P < .05。TH1和TH2标记物在病变皮肤和血液中也呈剂量依赖性下调(P < .05)。与临床反应相关的免疫生物标志物的变化。
结论:在NSV患者的皮肤和血液中,利特昔替尼(Ritlecitinib)显著下调促炎生物标志物并增加黑素细胞产物,提示其治疗潜力。利特昔替尼(Ritlecitinib)介导的变化与临床反应呈正相关。
1、生活方面:白癜风患者应避免熬夜,避免外伤、暴晒、局部摩擦等皮肤损伤的情况。避免接触酚类化合物。可以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保持饮食和营养均衡,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E、叶酸、钙剂等可能会有一定帮助。
2、治疗方面: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按时、按剂量用药,不可私自增加或者减小药物剂量。若用药期间使用其他药物治疗,应提前咨询医生,以免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
3、定期复查: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随访,若出现复发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因此,利特昔替尼(Ritlecitinib)治疗白癜风具体用多久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明确,患者不可擅自停药。
Guttman-Yassky E, Del Duca E, Da Rosa JC, Bar
J, Ezzedine K, Ye Z, He W, Hyde C, Hassan-Zahraee M, Yamaguchi Y, Peeva
E. Improvements in immune/melanocyte biomarkers with JAK3/TEC family
kinase inhibitor ritlecitinib in vitiligo.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23
Sep 28:S0091-6749(23)01202-2. doi: 10.1016/j.jaci.2023.09.021.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7777018.
注: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不作为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
扫码关注
了解最新国际医疗资讯!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京) - 非经营性-2020-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