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妥单抗是一种靶向CD33抗原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用于治疗CD33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该药物通过特异性结合白血病细胞表面的CD33抗原,递送细胞毒性药物奥佐米星,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作为具有显著疗效但也伴随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其临床应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用药规范。
吉妥单抗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不良反应,需要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
骨髓抑制是吉妥单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这些反应可能导致严重感染、出血和疲劳。临床数据显示,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较高,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并采取预防性措施。
静脉闭塞性肝病(VOD)是吉妥单抗最严重的肝毒性反应,可能危及生命。症状包括肝肿大、腹水、黄疸和体重迅速增加。治疗前后需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包括ALT、AST、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水平。
患者会出现输液相关反应,表现为发热、寒战、低血压和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发生过敏反应。用药前需常规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苯海拉明和皮质类固醇进行预处理。
了解吉妥单抗的副作用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干预,提高治疗安全性。
使用吉妥单抗需遵循严格的用药规范,以下为关键注意事项。
治疗前需确认CD33阳性表达。用药前1小时需进行预处理用药。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肝功能和心电图。对于有QT间期延长风险的患者,需监测电解质和心电图变化。
妊娠期禁用,育龄期患者需采取有效避孕措施。哺乳期应暂停母乳喂养。老年患者感染风险增加,需加强监测。1个月以上儿童患者需调整剂量。
出现VOD需立即停药并给予对症治疗。严重输液反应需中断输注并给予支持治疗。持续性血小板减少需考虑调整剂量。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需及时使用抗生素。
严格遵循注意事项可最大限度降低治疗风险。
吉妥单抗在特定AML患者中显示出明确疗效。
吉妥单抗适用于CD33阳性AML的成人和儿童患者,包括新诊断和复发/难治性病例。与化疗联合可提高完全缓解率,单药治疗也有一定效果。
联合方案中推荐剂量为3mg/m²,分次给药。单药方案采用阶梯剂量(第1天6mg/m²,第8天3mg/m²)。儿童患者需根据体表面积调整剂量。
对于传统治疗预后不良的AML患者,吉妥单抗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其靶向作用机制可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改善治疗指数。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0年6月16日的说明书: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76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