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非酰胺薄膜片(BANZEL®)是一种三唑衍生物类抗癫痫药物,其化学结构与现有抗癫痫药无关。该药通过调节钠通道活性,延长通道的非活动状态,抑制异常电活动的传播,从而减少癫痫发作频率。
临床主要用于辅助治疗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相关的癫痫发作,适用于1岁及以上儿童及成人患者。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可点击屏幕右下方对话框,医伴旅客服人员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在线答疑。
药品称呼
通用名:卢非酰胺(Rufinamide)
商品名:BANZEL®
适应靶点
钠通道调节剂,通过延长电压门控钠通道的非活动状态发挥作用。
适应症和适应人群
适应症:辅助治疗Lennox-Gastaut综合征相关的癫痫发作。
适应人群:1岁及以上儿童及成人患者。
规格与性状
薄膜片:200 mg(粉色,双面刻痕)、400 mg(粉色,双面刻痕)。
口服混悬液:40 mg/mL(橙味,含羧甲基纤维素钠、山梨醇等辅料)。
性状:片剂为薄膜包衣,混悬液为橙色液体,需冷藏保存。
主要成分
活性成分:卢非酰胺
辅料:微晶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乳糖一水合物、聚乙二醇等。
用法用量
1、成人
初始剂量400-800 mg/日,分2次服用,每2日增加400-800 mg,最大日剂量3200 mg。
2、儿童(≥1岁)
初始剂量10 mg/kg/日,分2次服用,每2日增加10 mg/kg,最大日剂量45 mg/kg(不超过3200 mg)。
3、给药方式
与食物同服,片剂可整片、半片或碾碎服用;混悬液需摇匀后使用专用注射器定量给药。
4、特殊调整
合并丙戊酸治疗:儿童初始剂量需低于10 mg/kg/日,成人低于400 mg/日。
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需考虑剂量调整(约减少30%暴露量)。
不良反应
常见(≥10%)
头痛(27%)、头晕(19%)、疲劳(16%)、嗜睡(11%)、恶心(12%)。
严重反应
自杀倾向或行为(发生率约0.43%);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共济失调、步态异常);
QT间期缩短(与家族性短QT综合征相关);
多器官过敏反应(DRESS综合征,表现为发热、皮疹、内脏损伤)。
注意事项
自杀风险监测:用药期间需密切观察情绪及行为变化。
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可能引起嗜睡、眩晕,建议避免驾驶或操作机械。
QT间期缩短:禁用于家族性短QT综合征患者,避免联用其他缩短QT间期药物。
过敏反应: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需立即停药并评估。
停药原则:需逐渐减量(每2日减少25%),避免诱发癫痫持续状态。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动物实验显示胚胎毒性,妊娠期需权衡利弊。
哺乳期:安全性数据不足,建议谨慎使用。
儿童:1岁以下患者安全性未确立。
肝肾功能不全:严重肝功能不全禁用;血液透析患者需调整剂量。
禁忌症
家族性短QT综合征患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丙戊酸:增加卢非酰胺血药浓度(儿童最高+70%),需减少初始剂量。
肝酶诱导剂(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降低卢非酰胺浓度(最高-46%)。
激素避孕药:可能降低避孕效果,建议联用非激素避孕措施。
药物过量
症状:7200 mg单次过量案例未报告严重症状。
处理:洗胃、对症支持,必要时血液透析(清除率有限)。
药代动力学
吸收:口服生物利用度85%,餐后吸收增加34%。
分布:蛋白结合率34%,表观分布容积约50 L。
代谢:经羧酸酯酶水解为无活性代谢物(CGP 47292)。
排泄:85%经肾脏排出,半衰期6-10小时。
贮存方法
片剂:25℃干燥保存,开封后密封防潮。
混悬液:25℃直立存放,开封后90天内用完。
研发公司
卫材株式会社(Eisai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