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巴韦(LIVTENCITY®)是一种苯并咪唑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通过选择性抑制巨细胞病毒(CMV)的pUL97蛋白激酶发挥作用。该激酶是病毒复制和感染宿主细胞的关键酶,其抑制可阻断病毒DNA的加工及病毒衣壳的核外释放,从而有效控制CMV感染。
马立巴韦适用于治疗成人和12岁以上儿童(体重≥35 kg)移植后对常规抗病毒药物(如更昔洛韦、缬更昔洛韦、西多福韦或膦甲酸)治疗无效(伴或不伴基因型耐药)的CMV感染/疾病。
药品称呼
通用名:马立巴韦(Maribavir)
商品名:LIVTENCITY®
适应靶点
CMV病毒的pUL97蛋白激酶。
适应症和适应人群
适应症
治疗成人和12岁以上、体重≥35 kg的儿科患者移植后难治性CMV感染/疾病(伴或不伴基因型耐药),且对更昔洛韦、缬更昔洛韦、西多福韦或膦甲酸治疗无效。
适应人群
骨髓移植或实体器官移植受者。
规格与性状
规格:每片含200 mg马立巴韦。
性状:蓝色椭圆形凸面片剂,一面刻有“SHP”,另一面刻有“620”。
主要成分
活性成分:马立巴韦
辅料:FD&C蓝1号、硬脂酸镁、微晶纤维素、聚乙烯醇、二氧化钛等。
用法用量
推荐剂量
成人和≥12岁且体重≥35 kg的儿童患者,每次400 mg(2片200 mg),每日两次口服,可与或不与食物同服。
剂量调整
与卡马西平联用:剂量增至800 mg(4片),每日两次。
与苯妥英或苯巴比妥联用:剂量增至1,200 mg(6片),每日两次。
给药方式
整片吞服:直接口服。
分散或碾碎给药:将药片加入饮用水制成混悬液后口服。
鼻胃管/口胃管给药:每次最多2片,分散后通过导管注入,需用15 mL水冲洗导管至无残留。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10%)
味觉障碍(46%)、恶心(21%)、腹泻(19%)、呕吐(14%)、疲劳(12%)。
实验室异常
中性粒细胞减少(2%)、贫血(15%)、血小板减少(12%)、肌酐升高(7%)。
严重不良反应
机会性感染(23%)、病毒学复发(50%)。
注意事项
药物相互作用
1、禁止联用
与更昔洛韦或缬更昔洛韦联用可能拮抗其抗病毒活性。
2、需调整剂量
与强效CYP3A4诱导剂(如卡马西平、苯妥英)联用需增加马立巴韦剂量。
3、监测免疫抑制剂浓度
马立巴韦可能升高他克莫司、环孢素、西罗莫司等药物的血药浓度,需频繁监测并调整剂量。
4、病毒学失败风险
治疗期间或停药后可能出现病毒耐药或复发,需定期监测CMV DNA水平。
5、特殊人群监测
肝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但严重肝损伤患者数据不足;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但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数据有限。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尚无人类数据,动物实验显示胚胎毒性,需权衡利弊后使用。
哺乳期:未知是否分泌至乳汁,建议暂停哺乳或权衡治疗必要性。
儿童:≥12岁且体重≥35 kg患者可用,12岁以下儿童安全性未确立。
老年人:≥65岁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肝肾功能不全:轻中度肝/肾功能不全无需调整剂量,严重肝损伤或ESRD患者数据不足。
禁忌症
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
强效CYP3A4诱导剂(如利福平、圣约翰草)
可能降低马立巴韦血药浓度,禁止联用(抗惊厥药除外)。
CYP3A4/P-gp底物(如他克莫司、地高辛)
马立巴韦可能升高其浓度,需监测并调整剂量。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如瑞舒伐他汀)
联用增加肌病风险,需密切监测。
药物过量
无特效解毒剂。过量时需对症支持治疗,血液透析无法有效清除药物。
药代动力学
吸收:口服后1-3小时达峰浓度,食物对吸收无显著影响。
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98%,表观分布容积24.9 L。
代谢:主要通过CYP3A4代谢,次要途径为CYP1A2。
排泄:61%经尿液排泄(原形<2%),14%经粪便排泄(原形5.7%)。
半衰期:移植患者平均4.32小时。
贮存方法
储存于20°C至25°C(68°F至77°F),允许短期暴露于15°C至30°C(59°F至86°F)。
配制后的混悬液室温下可保存8小时。
研发公司
武田制药美国公司(Takeda Pharmaceuticals America,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