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司扑兰干糖浆的核心作用机制是通过靶向SMN2基因,促进其产生更多功能性SMN蛋白,从而弥补SMN1基因缺失或突变导致的蛋白缺陷。这一独特的作用方式使其在SMA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
利司扑兰通过修饰SMN2基因的剪接过程,增加全长SMN蛋白的生成。这种机制能够有效改善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状态,延缓疾病进展。临床研究显示,长期使用可显著提升患者的运动能力。
与传统的鞘内注射或基因疗法相比,利司扑兰干糖浆的口服给药方式大大降低了治疗痛苦和医疗成本。患者可在家完成每日用药,尤其适合儿童和行动不便者。
该药物适用于2个月及以上各年龄段患者,覆盖了SMA的多种分型。其剂量根据体重和年龄灵活调整,确保个体化治疗的精准性。
利司扑兰干糖浆的出现,为SMA患者提供了更便捷、更持久的治疗选择,显著提升了生活质量。
利司扑兰干糖浆的适应症明确聚焦于脊髓性肌萎缩症,但其具体应用需结合基因检测结果和患者个体情况。
患者需通过遗传检测确认SMN1基因缺失或突变,并评估SMN2拷贝数。对于SMN2拷贝数为2-4的患者,疗效最为明确。
药物适用于2个月及以上儿童和成人,对于新生儿和早产儿,需谨慎评估风险,建议在2月龄后开始治疗。
利司扑兰对I型、II型和III型SMA均显示疗效,尤其对早期干预的患者效果更显著。治疗越早开始,运动功能改善的可能性越大。
尽管利司扑兰干糖浆疗效显著,但部分特殊人群需严格避免或谨慎使用,以规避潜在风险。
动物实验显示药物存在胎毒性和致畸风险,孕妇禁用。哺乳期女性需暂停哺乳,避免药物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重度肝功能障碍患者不建议使用,因药物代谢可能受阻导致蓄积风险。轻中度肝功能不全者无需调整剂量,但需定期监测。
与强效CYP3A抑制剂合用时可能增加血药浓度,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同时需注意其与OCT2、MATE转运体底物的潜在相互作用。
严格遵循禁忌症要求,可最大限度降低治疗风险。
参考资料: 日本药监局更新于2025年5月,日本说明书网址:https://www.info.pmda.go.jp/go/pack/1190029R1028_1_06/?view=frame&style=XML&lang=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