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司扑兰片剂(Evrysdi)用于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儿科及成人患者,包括婴儿型(1型)、晚发型(2/3型)及症状前患者。
利司扑兰片剂主要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N),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神经肌肉疾病,由于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的突变或缺失,导致患者体内缺乏足够的运动神经元存活(SMN)蛋白。这种蛋白的缺乏会造成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从而导致进行性的肌肉无力和萎缩。
利司扑兰适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科(包括新生儿)的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临床研究证实了其在婴儿型(症状出现在6月龄前)、晚发型(症状出现在6月龄后)以及症状前SMA患者中的疗效。

图片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参考。
根据目前的药品说明书,利司扑兰没有绝对的禁忌症。从药物本身来看,没有特定的人群被完全禁止使用,但并不代表可以随意使用,而是需要在医生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后,在严密监护下进行。
(1)、妊娠期女性:基于动物实验数据,利司扑兰可能对胎儿造成危害。除非潜在获益明确大于对胎儿的潜在风险,否则不应在妊娠期间使用。
(2)、对药物成分过敏者:如果已知对瑞司扑兰或制剂中的任何辅料有超敏反应史,应避免使用。
(3)、特定合并用药:应避免与通过MATE转运蛋白(如MATE1,MATE2-K)排泄的药物(例如二甲双胍)联合使用,因为利司扑兰可能抑制这些转运蛋白,导致合用药物的血药浓度升高,增加其毒性风险。如必须合用,需密切监测。
(1)、晚发型SMA患者(2型/3型):发热、腹泻、皮疹。
(2)、婴儿型SMA患者(1型):除了上述发热、腹泻和皮疹外,还常见:上呼吸道感染(如鼻咽炎、鼻炎)、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便秘、呕吐、咳嗽。
在临床试验中,还有部分患者(发生率≥5%)报告了以下不良反应,包括口腔溃疡、关节痛、尿路感染等。虽然不及其他反应常见,但仍需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关注。
(1)、及时沟通:任何持续、加重或令患者不适的副作用都应及时向主治医生报告。
(2)、对症处理:对于发热、腹泻等,可采取常规的物理降温、补充水分等支持措施。皮疹需保持清洁,避免搔抓,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使用外用药物。
(3)、切勿自行停药:利司扑兰需要持续每日服用以维持疗效。除非医生明确指示,否则不应因副作用而擅自停药。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更新于2025年2月11日,FDA说明书网址: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1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