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司扑兰片剂(Evrysdi)可增加脊髓性肌萎缩症(SMN)蛋白的产生,弥补因SMN1基因缺陷导致的SMN蛋白不足。
(1)、孕妇:基于动物实验,利司扑兰可能对胎儿造成危害。建议育龄女性在用药期间及停药后至少1个月内采取有效避孕措施。若怀孕或计划怀孕,应立即咨询医生并考虑参与妊娠登记。
(2)、哺乳期妇女:目前尚无利司扑兰在人类乳汁中分泌的数据,使用时应权衡母乳喂养的益处与药物对婴儿的潜在风险。
(3)、男性生育能力:动物研究显示,利司扑兰可能影响男性生育能力。有生育计划的男性患者应在治疗前咨询医生,必要时考虑精子保存。
(4)、儿童与老年人:药物已确立在儿童(包括新生儿)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老年患者用药数据有限,需个体化评估。
动物实验中观察到利司扑兰可引起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异常。虽在人体临床试验中未明确报告,但仍建议在用药期间注意视力变化,必要时进行眼科检查。
(1)、若漏服时间在6小时内,应立即补服,否则跳过,次日按时服药。
(2)、服药后若发生呕吐,无需补服,应按原计划于次日服药。

图片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参考。
利司扑兰及其代谢物在体外可抑制MATE1与MATE2-K转运蛋白,可能升高经该途径排泄的药物(如二甲双胍)的血药浓度。建议避免联用,若必须合用,应监测不良反应并考虑调整合用药剂量。
(1)、CYP3A抑制剂:如伊曲康唑,对利司扑兰药代动力学影响轻微,无需调整剂量。
(2)、利司扑兰对其它药物的影响:利司扑兰为CYP3A弱抑制剂,与CYP3A底物(如咪达唑仑)合用时,可能轻微增加其暴露量,但通常无临床意义。
利司扑兰不显著抑制MDR1、OATP1B1/1B3、OAT1/3、OCT2等常见转运蛋白,相关药物相互作用风险较低。
(1)、吸收:口服后约3–4小时达血药峰值,进食对其吸收影响不大。
(2)、分布:主要与血清白蛋白结合,游离药物比例约为11%,稳态分布容积约为190.4L(以31.3kg患者计)。
(1)、代谢:利司扑兰主要通过FMO1、FMO3及CYP1A1、2J2、3A4、3A7酶系代谢。血浆中主要成分为原形药物(占83%),代谢物M1无药理活性。
(2)、排泄:约53%经粪便排出(14%为原药),28%经尿排出(8%为原药),终末半衰期约50小时。
(1)、肝肾功能:轻中度肝损伤患者药代动力学变化无临床意义;严重肝损伤患者数据缺失。肾功能不全预计不影响药物暴露。
(2)、年龄与体重:儿科患者的药物暴露量与体重和年龄相关,因此剂量需按体重严格调整。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更新于2025年2月11日,FDA说明书网址: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1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