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莫非尼(Vemurafenib)是一种口服小分子激酶抑制剂,选择性靶向BRAFV600E突变激酶,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本品适用于BRAFV600E突变阳性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及BRAFV600突变阳性的Erdheim-Chester病(ECD)。临床使用前需通过FDA批准的检测方法确认突变状态。
药品称呼
通用名称:维莫非尼、Vemurafenib
商品名称:佐博伏、Zelboraf
适应靶点
BRAFV600E突变激酶、BRAFV600突变激酶、CRAF、ARAF、野生型BRAF、SRMS、ACK1、MAP4K5、FGR等激酶(体外数据)。
适应症和适应人群
适应症:
不可切除或转移性BRAFV600E突变阳性黑色素瘤。
BRAFV600突变阳性Erdheim-Chester病(ECD)。
适应人群:
经FDA批准检测确认BRAFV600E突变的黑色素瘤患者。
经检测确认BRAFV600突变的ECD患者。
限制使用:维莫非尼不适用于野生型BRAF黑色素瘤患者。
规格与性状
规格:片剂,240mg*56片/盒。
性状:薄膜衣片,呈白至灰白色,印有“VEM”字样。几乎不溶于水。
主要成分
活性成分:维莫非尼。
辅料:片芯含羟丙甲纤维素乙酸琥珀酸酯、交联羧甲纤维素钠、胶态二氧化硅、硬脂酸镁、羟丙基纤维素;包衣含聚乙烯醇、二氧化钛、聚乙二醇3350、滑石粉、氧化铁红。
用法用量
患者选择
开始治疗前,必须通过FDA批准的检测方法确认肿瘤标本中存在BRAFV600E突变。
推荐剂量
推荐剂量为960mg(4片240mg片剂),每12小时口服一次,可与食物同服或空腹服用。
若漏服,可在下次给药前4小时内补服。
若服药后呕吐,无需补服,按原计划服用下一次剂量。
片剂需整片吞服,不可碾碎或咀嚼。
剂量调整
新发皮肤恶性肿瘤:无需调整剂量。
其他不良反应:
永久停用情况:首次或再次出现4级不良反应(临床适用时);QTc间期>500ms且较基线增加>60ms。
暂停用药情况:出现不可耐受的2级或更高级别不良反应(按NCI-CTCAEv4.0标准)。
恢复用药:当不良反应恢复至0-1级时,按以下方案减量重启:
首次出现不可耐受的2级或3级不良反应:减至720mg,每日两次。
再次出现2级(不可耐受)或3级不良反应,或首次出现4级不良反应(临床适用时):减至480mg,每日两次。
最低剂量不得低于480mg每日两次。
强CYP3A4诱导剂的剂量调整
避免与强CYP3A4诱导剂联用。若不可避免,可酌情将维莫非尼剂量增加240mg(1片)。停用诱导剂2周后,恢复原剂量。
具体您可以阅读维莫非尼完整用法用量信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推荐文章:维莫非尼的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黑色素瘤患者常见不良反应(≥30%):关节痛、皮疹、脱发、疲劳、光敏反应、恶心、瘙痒、皮肤乳头状瘤。
ECD患者常见不良反应(>50%):关节痛、斑丘疹、脱发、疲劳、QT间期延长、皮肤乳头状瘤。
严重不良反应:包括新发皮肤恶性肿瘤(如皮肤鳞状细胞癌)、非皮肤鳞状细胞癌、超敏反应(如DRESS综合征)、严重皮肤反应(如Stevens-Johnson综合征)、QT间期延长、肝毒性、光敏反应、眼科反应(如葡萄膜炎)、肾衰竭等。
具体您可以阅读维莫非尼副作用信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推荐文章:维莫非尼的副作用。
注意事项
新发原发性恶性肿瘤
皮肤鳞状细胞癌、角化棘皮瘤和黑色素瘤发生率升高。治疗前及治疗期间每2个月进行皮肤评估,停药后监测6个月。
非皮肤鳞状细胞癌(如头颈部)需密切监测症状。
基于机制,可能促进RAS激活相关恶性肿瘤。
BRAF野生型黑色素瘤的肿瘤促进
在野生型BRAF细胞中可能激活MAPK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生长。用药前必须确认突变状态。
超敏反应
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或DRESS综合征。出现严重反应时永久停用。
皮肤反应
严重反应如Stevens-Johnson综合征需永久停用。
QT间期延长
可能导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前及期间监测心电图和电解质(钾、镁、钙)。QTc>500ms时暂停用药,控制风险因素后若未恢复则永久停用。
肝毒性
可能导致肝损伤。治疗前及每月监测肝酶和胆红素。
光敏反应
轻至重度光敏反应常见。建议避免日晒,使用防晒装备(SPF≥30)。
眼科反应
可能发生葡萄膜炎、视力模糊、畏光。需监测并必要时使用激素眼药水。
胚胎-胎儿毒性
可能致胎儿损害。育龄女性需采取有效避孕措施。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基于机制,可能致胎儿损害。无孕妇数据,但报道显示药物可透过胎盘。建议告知孕妇风险。
【哺乳期女性】无人类乳汁中数据。因潜在严重不良反应(如恶性肿瘤、皮肤反应),治疗期间及末次剂量后2周内禁止哺乳。
【具有生殖潜力的男性和女性】育龄女性需在治疗期间及末次剂量后2周内采取有效避孕措施。
【儿童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确立。在6名15-17岁青少年中研究,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老年人使用】临床研究未包含足够65岁以上患者,无法确定反应是否差异。
【肾功能损害】轻中度损害无需调整剂量。重度损害患者剂量未确立。
【肝功能损害】轻中度损害无需调整剂量。重度损害患者剂量未确立。
禁忌症
尚无明确禁忌症。
药物相互作用
强CYP3A4抑制剂或诱导剂的影响
强CYP3A4抑制剂:可能增加维莫非尼血药浓度,导致毒性。避免联用;若不可避免,考虑减量。
强CYP3A4诱导剂:可能降低疗效。避免联用;若不可避免,增加维莫非尼剂量240mg。
维莫非尼对CYP1A2底物的影响
可能增加CYP1A2底物(如替扎尼定)暴露量。避免与治疗窗窄的CYP1A2底物联用;若需联用,监测毒性并考虑减量。
与伊匹木单抗的联用
联用可能导致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确立。
维莫非尼对P-gp底物的影响
可能增加P-gp底物(如地高辛)暴露量。避免与治疗窗窄的P-gp底物联用;若需联用,考虑减量。
药物过量
说明书中尚未明确过量信息。
药代动力学
吸收:口服生物利用度64%,达峰时间中位数3小时。高脂餐可增加AUC约5倍。
分布:蛋白结合率>99%,表观分布容积106L。
代谢:主要以原形存在,代谢物占5%。
消除:主要经粪便排泄(94%),半衰期中位数57小时。
特殊人群:年龄、体重、性别无临床显著影响;种族数据不足。
贮存方法
储存于20°C–25°C(允许15°C–30°C),原容器密封保存。废弃时通过回收系统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研发公司
瑞士罗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