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5月,全球第一个靶向药物——伊马替尼(格列卫)获批上市,标志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的治疗进入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简称TKI)时代。2002年FDA批准其用于不能手术切除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 患者。
伊马替尼是一种靶向药,与化疗药不同的是,它可以直接针对病灶起效,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因此该药效果好,安全性较高,副作用少。2002年伊马替尼进入我国,为国内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伊马替尼(格列卫)上市以来,有效延长了白血病、GIST等多种肿瘤疾病的患者的生存期,下面我们来看看伊马替尼的功效与作用吧。
伊马替尼治疗白血病患者:临床3期试验显示,相比标准疗法,伊马替尼在所有指标上都彰显出了显著的疗效。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作为一线治疗CML的药物,可使患者10年生存率达85%-90%。在格列卫诞生前,只有30%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能在确诊后活过5年。伊马替尼将这一数字从30%提高到了89%,且在5年后,依旧有98%的患者取得了血液学上的完全缓解。
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 患者: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细胞表达活性kit突变,体外实验显示伊马替尼抑制GIST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在S0033试验中,伊马替尼治疗有KIT外显子11突变的转移性胃肠间质瘤患者10年生存率达到23%。
综上所述,伊马替尼(格列卫)在治疗白血病与胃肠道间质瘤等肿瘤疾病的研究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功效,2002年在我国上市也为国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关热文推荐:伊马替尼一盒能吃几天?/newsDetail/77959.html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4年3月1日,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021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