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2期数据突出显示,在接受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惰性临床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中,观察到较高的完全缓解率和微小残留病阴性率。
根据发表在临床肿瘤学杂志上的2期IMCL-2015试验(NCT02682641)的结果,在使用伊布替尼(ibrutinib ,Imbruvica)联合利妥昔单抗( rituximab ,Rituxan))治疗的惰性临床型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中,观察到高完全缓解率和微小残留病率(MRD)阴性率。 12个周期的联合治疗后,84% (95% CI, 74%-94%)的患者观察到总体缓解,80% (95% CI, 69%-91%)的患者出现了完全缓解。87%(95% CI, 77%-97%)的患者外周血无法检测到微小残留病灶。 研究者写道:“目前的研究表明,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作为惰性临床型MCL患者的前期治疗,获得了很高的完全和分子缓解率。这是一项MRD驱动的研究,结论是应该对大多数患者进行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 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年龄需至少18岁,并已确诊为套细胞淋巴瘤,胚状体变异和/或细胞增殖率(Ki-67)超过30%的患者不纳入分析。进一步的资格标准要求患者未接受过治疗,体力状况评分(ECOG)为0分或1分。 患者每周接受1次利妥昔单抗静脉注射,使用剂量为375 mg/m2,4周为一个周期,共4次,也就是在周期(28天)中的第1、8、15和22天分别给药。然后在第3、5、7和9周期的第一天额外给药1次,共4次,最多8次。伊布替尼以固定的剂量口服,每天一次,每次560毫克;在持续检测不到微小病灶残留2年后停止治疗。 该试验的主要终点是12个月的完全缓解率。次要终点包括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总缓解、MRD阴性率、无进展生存期(PFS)、缓解持续时间和总生存期(OS)。 共有50名患者被纳入了12个中心。患者群体的中位年龄为65岁,大多数患者为男性(66%)。46名患者在12个治疗周期后可评估疗效,37名患者接受了24个周期的伊布替尼进行治疗。生存结果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 估计的36个月PFS率为93% (95% CI, 86%-100%)。尽管在第12周期中分子亚型、基因组复杂性或MRD状态没有差异,MIPI和TP53突变状态对无进展生存期有显著的影响。36个月无事件生存率为76% (95% CI, 64%-89%),总生存率为92% (95% CI, 84%-100%)。 该研究结果发表时,共6例患者死亡,原因分别是疾病进展(n = 4)、胰腺癌(n = 1)和COVID-19感染(n = 1)。 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AEs)包括腹泻(38%)、中性粒细胞减少(36%)、疲劳(32%)、上呼吸道感染(24%)、恶心(22%)和动脉高血压(20%)。3级或以上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是血液学的(22%)。 研究人员总结道:“一些患者,尤其是TP53突变的患者,即使在出现分子反应的情况下,也可能不适合中断治疗。未来的随机试验将探索靶向疗法在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一线治疗中的最终作用。” 伊布替尼是一种小分子口服胶囊,美国FDA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批准其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套细胞淋巴瘤(MCL)的治疗。2017年8月,伊布替尼也在中国获批上市。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1年12月的说明书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103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