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帕鸣(Rapamune),原称雷帕霉素,是1975年加拿大Ayerst试验室Vezina等从太平洋Easier岛土壤样品中分离的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hygroscopieus)所产生的一种亲脂性三烯含氮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化合物。
雷帕鸣应口服,每日一次。建议与环孢素和皮质类固醇类合并使用。在移植后,应尽可能早地开始服用。对新的移植受者,首次应服用的负荷量,即其维持量的3倍剂量。对肾移植患者的建议负荷量为6mg,维持量为2mg/天。
起初被作为低毒性的抗真菌药物,1977年发现具有免疫抑制作用,1989年开始把RAPA作为治疗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的新药进行试用,从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的效果看,是一种疗效好,低毒,无肾毒性的新型免疫抑制剂。与环孢素相比,雷帕鸣(Rapamune)口服液的剂量更小(每次仅需服2~3mg)、抗排异作用更强,且副作用更少。
故雷帕鸣(Rapamune)自上市以后,迅速成为世界各地器官移植者的常用口服免疫抑制剂(特别是肾移植)。雷帕鸣(Rapamune)是一种由磷酸肌醇-3-激酶调节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是mTO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而mTOR是许多细胞过程的控制蛋白,包括血管生成和细胞合成,使其成为抑制重度血管肿瘤的合理靶点。近期,在多项涉及脉管畸形和难治性血管肿瘤的临床研究报道中,雷帕鸣(Rapamune)被证明在血管和淋巴增生性疾病中作用显着。
以上便是我们医伴旅海外医疗咨询服务公司为您提供的雷帕鸣的治疗效果,由此看来,雷帕鸣的效果还是很理想的。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2年8月22日,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0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