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博舒替尼Bosutinib这款第二代慢粒白血病靶向药物是最常在前者耐药后使用的一款药物,对一些既往治疗无效的患者有着非常不错的疗效。不过小编提醒各位患者正确的服用方式是治疗起效最关键的一步,千万不要盲目用药。
博舒替尼Bosutinib是一种Src/Abl双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被批准用于治疗新诊断的慢性期(CP)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或对先前治疗耐药或不耐受的CML。该研究比较了≥24个月随访时,一线伯舒替尼和伊马替尼治疗的数据。
BFORE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开放标签的III期临床研究,共入组536例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接受博舒替尼Bosutinib(n=268)或伊马替尼(n=268)治疗。随访12个月时,与伊马替尼组相比,博舒替尼Bosutinib组表现更高的分子学缓解(MR)和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且这种差异延续到随访24个月后。随访24个月时,两组显示出主要分子学缓解(MMR)差异,但MR4和MR4.5的差异不大。与伊马替尼组相比,博舒替尼Bosutinib组达到MR和CCyR的时间更短。博舒替尼Bosutinib组和伊马替尼组分别有6例和7例患者转化为加速期/急变期。
博舒替尼Bosutinib vs伊马替尼;HR>1表明博舒替尼Bosutinib应答时间较短。博舒替尼Bosutinib组和伊马替尼组分别有3例和9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有:药物相关不良事件(0 vs 1)或药物不相关不良事件(2 vs 2),疾病进展(1 vs 3)和其他原因(0 vs 3)。随访24个月时,与伊马替尼组相比,博舒替尼Bosutinib组表现更高的主要分子学缓解(MMR)。研究支持博舒替尼Bosutinib用于CP CML患者的一线治疗。
由此可见,博舒替尼Bosutinib的治疗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所以患者在选择用药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
注: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不作为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
扫码关注
了解最新国际医疗资讯!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京) - 非经营性-2020-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