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首页   肿瘤专区   肺癌
肺癌症疾病向导
治疗肺癌的盐酸替波替尼作用功效详解
治疗肺癌的盐酸替波替尼作用功效详解
盐酸替波替尼是一种ME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肺癌,耐受性良好,已经在美国和日本获批了。盐酸替波替尼给众多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是由德国默克制药研发的,今天咱们来详细的了解一下治疗肺癌的盐酸替波替尼作用功效。 作用功效 盐酸替波替尼具有改善携带特定MET改变的侵袭性肿瘤患者治疗预后的潜力,可强效、高度选择性抑制由MET(基因)改变,包括METex14跳跃改变、MET扩增、MET蛋白过度表达——引起的致癌信号。盐酸替波替尼在MET过度表达或扩增的NSCLC患者中显示出抗肿瘤活性。 I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MET免疫组化IHC 3+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3个月;MET基因扩增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更达到 21.2个月。Ⅱ期VISION试验(NCT02864992),研究中共纳入69例患者,均为MET ex14跳跃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患者的整体缓解率为43%,中位缓解持续时间10.8个月。在83例曾经接受过治疗的患者(经治患者)中,整体缓解率同样为43%,中位缓解持续时间达到了11.1个月。 适应症 盐酸替波替尼也叫Tepotinib,特泊替尼,Tepmetko,可用于MET基因外显子14跳突变阳性不可切除进展和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需对症治疗,不可盲目用药。 用法用量 盐酸替波替尼推荐剂量为500mg每天一次,患者需要在饭后服用。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需要调整用量时,可减量至250mg每天一次,如果患者用后还是不耐受,应永久停用本品,患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可随意更改剂量和用法,以免产生影响病情的不耐受反应。 不良反应 盐酸替波替尼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周围性水肿、恶心、腹泻、淀粉酶增加、ALT升高、AST升高、血肌酐升高、乏力、低白蛋白血症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不同,不良反应的表现也不一样,但通常该药的耐受性良好。 购药渠道 盐酸替波替尼目前还没有在国内上市,患者在国内的医院药房购买不到本品,需要出国购买,但这样一来费用高,风险大,不适合患者长期用药。建议患者通过国内专业的海外医疗服务机构(如医伴旅)来获取海外上市的盐酸替波替尼。药物直邮到家,性价比更高,价格也实惠,还能保证是正品,但具体费用和购药流程需咨询客服人员。不建议采用代购,容易上当受骗。 盐酸替波替尼对间质上皮转化因子(MET)具有抑制作用,是一种低分子化合物,抑制MET的磷酸化,通过抑制下游信号转导,被认为表现出肿瘤生长抑制作用。患者一定要谨遵医嘱进行用药,随意的改变药物剂量和用法可能会导致疾病以及副作用的加重,只有按时定量的根据医嘱用药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药物本身的作用。以上就是治疗肺癌的盐酸替波替尼作用功效详解的内容。 注:以上资讯来源于网络,由医伴旅整理编辑(如有错漏,请帮忙指正),只为提供全球最新上市药品的资讯,帮助中国患者了解国际新药动态,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不作任何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 相关热文推荐:厄达替尼的不良反应是什么,如何处理?
已帮助522人
2024-06-18 01:16:38 更新
治疗肺癌的安罗替尼作用功效是怎么样的?
治疗肺癌的安罗替尼作用功效是怎么样的?
安罗替尼是一种多靶点的络氨酸激酶抑制剂,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小分子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一经上市就受到了患者的关注。今天咱们来详细的了解一下治疗肺癌的安罗替尼作用功效是怎么样的? 作用功效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及转移的重要前提,安罗替尼针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2(VEGFR2/KDR)及VEGFR3有很高的选择性抑制作用。除了通过抑制血管生成而间接抑制肿瘤生长,安罗替尼还可以通过抑制干细胞生长因子与其受体c-Kit位点的结合,而直接抑制肿瘤的生长。安罗替尼在肺癌、食管癌、软组织肉瘤等恶性肿瘤有广泛的应用。 安罗替尼对于抗血管生成相关的激酶选择性比较强,既能够保证安罗替尼的疗效,同时也能起到低毒的效果。对于小细胞肺癌、多种肉瘤都能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美国临床肿瘤协会2017年发布的临床实验,437例晚期肺癌病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安罗替尼治疗,一组接受安慰剂治疗。结果安罗替尼总生存期可以达到9.6个月,而且副作用也相对较少,安全性较高。 适应症 安罗替尼也叫福可维,AL3818,Anlotinib,Anlotinib Hydrochloride,可单药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出现进展或复发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患者需对症治疗,不可盲目用药。安罗替尼是广谱抗癌药,软组织肉瘤、食管鳞癌、甲状腺癌、胃癌、肾癌、结直肠癌等用后都有较好的疗效。 购药渠道 安罗替尼已经在国内上市了,患者可以在国内的医院药房购买到本品,并且可以使用医保报销部分费用;但药品缺口大,不宜购买。患者也可以通过国内专业的海外医疗服务机构(如医伴旅)来获取海外上市的肿瘤药物。药物直邮到家,价格实惠,性价比更高,还能保证是正品,但具体费用和购药流程需咨询客服人员。 用法用量 安罗替尼需要在早餐前服用,推荐剂量为每次12mg,每日1次。用药疗程是连续服药2周,停药1周,即3周(21天)为一个疗程,可持续用药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有患者可能会出现漏服的现象,若是出现了漏服,患者应确认距下次用药时间短于12小时,则不再补服。 不良反应 安罗替尼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高血脂、高血压、乏力、手足皮肤反应、蛋白尿等。需注意对本品任何成份过敏者应禁用,重度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央型肺鳞癌或具有大咯血风险的患者以及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都是禁用的。 安罗替尼可以抑制多种在恶性肿瘤细胞中高表达的酪氨酸激酶活性,诱导肿瘤细胞死亡,是一种多靶点的小分子抗肿瘤药。患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可胡乱使用。以上就是治疗肺癌的安罗替尼作用功效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注:以上资讯来源于网络,由医伴旅整理编辑(如有错漏,请帮忙指正),只为提供全球最新上市药品的资讯,帮助中国患者了解国际新药动态,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不作任何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 相关热文推荐:吃安罗替尼需要忌口吗,有什么要注意的?
已帮助497人
2024-06-20 18:30:32 更新
治疗肺癌的阿美替尼作用功效一文详解
治疗肺癌的阿美替尼作用功效一文详解
治疗肺癌的阿美替尼已经上市了,受到了众多患者的关注。阿美替尼属于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肺癌第三代EGFR靶向药。阿美替尼片是我国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今天咱们来详细的了解一下治疗肺癌的阿美替尼作用功效。 作用功效 阿美替尼有助于改善经第一代EGFR-TKI治疗后疾病进展且T790M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药物可及性,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新的用药选择。研究团队在2021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公布了阿美替尼临床试验结果。阿美替尼二线治疗EGFR T790M突变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中位总生存期(OS)达到了30.2个月!可见阿美替尼治疗效果显著。 在每年新增的十几万肺癌患者中,据临床统计,有百分之四十以上属于EGFR基因突变所致。阿美替尼是一种耐受性良好的第三代 EGFR-TKI,可作为 EGFR突变 NSCLC 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之一。患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美替尼,不可盲目选择。 适应症 阿美替尼的名字比较多,甲磺酸阿美替尼片,阿美乐,Almonertinib Mesilate Tablets,Almonertinib都是指阿美替尼,该药主要用于既往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并且经检测确认存在EGFR T790M 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法用量 阿美替尼推荐剂量为110mg(2片),每天1次,空腹或餐后服用均可,可持续用药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性。阿美替尼建议每天大致同一时间服用,整片吞服,并用一整杯水送服,不要咀嚼或压碎。不可随意增加或者减少药物剂量,以免产生影响病情的反应。如果漏服本品1 次,若距离下次服药时间大于12 小时,则应补服。 购药渠道 阿美替尼已经在国内上市了,患者可以在国内的医院药房购买到本品,并且可以使用医保报销部分费用;但药品缺口大,不宜购买。患者也可以通过国内专业的海外医疗服务机构(如医伴旅)来获取海外上市的肿瘤药物。药物直邮到家,价格实惠,性价比更高,还能保证是正品,但具体费用和购药流程需咨询客服人员。 不良反应 皮肤黏膜瘙痒、皮疹、口腔黏膜炎、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泻、转氨酶升高、骨骼、肌肉、关节等部位疼痛等都是阿美替尼不良反应的表现,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不同,不良反应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通常阿美替尼的不良反应会在用药1--2周后逐渐消失,但如果出现了不耐受反应,请及时联系医生,对症治疗。 阿美替尼是继奥希替尼后世界第二个上市的EGFR基因突变肺癌靶向药,需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很多肺癌EGFR基因突变阳性患者在使用第一代、第二代靶向药出现耐药后就可以选择阿美替尼,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选择。以上就是治疗肺癌的阿美替尼作用功效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注:以上资讯来源于网络,由医伴旅整理编辑(如有错漏,请帮忙指正),只为提供全球最新上市药品的资讯,帮助中国患者了解国际新药动态,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不作任何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 相关热文推荐:阿美替尼副作用多久消失,多久复查一次?
已帮助6115人
2024-06-21 03:33:36 更新
阿替利珠单抗是免疫药物吗,效果如何?
阿替利珠单抗是免疫药物吗,效果如何?
近年,肺癌发病率居全球恶性肿瘤首位,也是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据统计,80%~85%的肺癌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主要类型为腺鳞癌、大细胞癌、腺癌和鳞癌。近年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阿替利珠单抗是一种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阻断抗体,可作用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 B71而发挥抗肿瘤免疫活性,较适用于晚期非鳞癌NSCLC患者的治疗,那么,阿替利珠单抗是免疫药物吗,效果如何? 关于肺癌 肺癌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癌症之一,其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位于前列。据报道指出,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新增加的肺癌病例超过200万,而其中的死亡病例也超过180万。肺癌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超过80%的肺癌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且不少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或已发生远处转移。既往研究表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中能发挥较好的效果,而程序性死亡受体-1或其配体-1 (PD-1/PD-L1)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药物之一。 阿替利珠单抗是免疫药物吗 阿替利珠单抗是免疫药物,能通过靶向结合肿瘤细胞及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上的蛋白,阻断部分受体的相互作用,抑制PD-L1,从而激活T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另外阿替利珠单抗与顺铂同时发挥了其协同抗肿瘤作用,抑制肿瘤细胞DNA 复制的同时也激活了T细胞的活性,提高了抗肿瘤的作用,使患者的病情有了明显的改善。这也提示阿替利珠单抗有作为癌症免疫疗法、靶向药物等化疗方案的基础配伍疗法。 阿替利珠单抗效果如何 回顾性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别纳入干预组(n=47)和对照组(n=51 ) ,对照组接受顺铂化疗,干预组接受阿替利珠单抗联合顺铂化疗,对两组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干预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卡氏评分(KPS)、生存质量(FACT-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替利珠单抗联合顺铂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且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注:以上资讯来源于网络,由医伴旅整理编辑(如有错漏,请帮忙指正),只为提供全球最新上市药品的资讯,帮助中国患者了解国际新药动态,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不作任何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 热文推荐:伏立康唑的功效与副作用
已帮助1020人
2024-06-21 22:10:16 更新
帕博利珠单抗的效果和副作用
帕博利珠单抗的效果和副作用
帕博利珠单抗是一种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单克隆抗体,已获批作为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治疗药物,既可作为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且不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的NSCLC患者的单药治疗,也可联合培美曲塞-铂类用于不伴EGFR突变/ALK融合的转移性非鳞状NSCLC患者,或联合卡铂与紫杉醇或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用于转移性鳞状NSCLC患者。今天医伴旅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帕博利珠单抗的效果和副作用。 关于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是导致死亡的最常见疾病因素,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率约占原发性肺恶性肿瘤的80%。临床中医生多采取肿瘤完全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虽然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生存率,然而仍然有30%的Ⅰ期患者出现复发情况。对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容易发生肿瘤转移情况,手术后需要进行化疗治疗来消灭癌细胞。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是由于在化疗过程中机体同时也会遭受损害,副作用较大。因此,免疫治疗成为可供医生选择的另一种治疗方案。 关于帕博利珠单抗 多项研究表明,帕博利珠单抗在抗肿瘤机制中能起到协同作用,可以通过激活T细胞的方式来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协助免疫系统消除肿瘤细胞。CD3是存在于T淋巴细胞表面的特有分子标志,T淋巴细胞可以细分为CD4T和CD8T细胞,而CD4T在抗肿瘤免疫中具有核心作用,促进机体产生抗体;CD8T具有抑制细胞免疫的作用,因此 CD8T细胞的增长会抑制机体免疫功能;CD4+/CD8+比值的下降会削弱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清除能力,抑制机体免疫系统。 帕博利珠单抗的效果 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KEYNOTE-189研究中,从随机化到死亡或数据截止日期的中位时间为10.5个月,与安慰剂联合培美曲塞-铂类相比,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加卡铂/顺铂(帕博利珠单抗+培美曲塞-铂类)显著改善了不伴EGFR突变/ALK融合的初治转移性非鳞状NSCLc患者的总生存期( Os )、无进展生存期(PFS )和客观缓解率(ORR )。上述研究结果在继续随访10个月的分析中得到证实,表明os和PFS持续改善。 帕博利珠单抗副作用 在实验中发现帕博利珠单抗副作用为高甘油三酯血症,疲劳,腹泻,恶心,甲状腺功能减退,瘙痒,血胆红素升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皮疹,血乳酸脱氢酶升高,血肌酸激酶升高,甲状腺功能亢进,高尿酸血症,食欲下降,结合胆红素升高, 白细胞计数下降,贫血,高血糖症,乏力,血胆固醇升高等。 注:以上资讯来源于网络,由医伴旅整理编辑(如有错漏,请帮忙指正),只为提供全球最新上市药品的资讯,帮助中国患者了解国际新药动态,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不作任何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 热文推荐:阿糖胞苷抑制期有多长,会脱发吗?
已帮助4969人
2024-06-21 01:04:40 更新
洛拉替尼的功效及作用及副作用
洛拉替尼的功效及作用及副作用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20年全球新发肺癌病例约220万例,其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首位,严重威胁着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洛拉替尼是第一个能克服ALK-G1202R耐药突变的、新型、可逆、强效小分子第三代ALK抑制剂。目前,虽然洛拉替尼并未在除香港以外的中国其他地区上市,但已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纳入拟优先审评即将上市的药品。今天医伴旅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洛拉替尼的功效及作用及副作用。 关于肺癌 在我国,肺癌也属于高发癌症,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位居恶性肿瘤首位,给我国人民群众带来了极大的疾病负担。从癌细胞形态及病理角度可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中 NSCLC占80%~85%。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编码基因是NSCLC中常见的驱动基因之一,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3%~7%的NSCLC患者会发生ALK基因融合,其中以EML4-ALK融合亚型最为常见。1项基于中国人群的前瞻性研究显示,在非鳞状、鳞状NSCLC患者中,ALK基因的融合率分别为10% 、3.7% ,且该融合现象更倾向于发生在年轻、不吸烟或轻度吸烟的患者中。 关于洛拉替尼 洛拉替尼是美国辉瑞(Pfizer)公司研制的第三代ALK抑制剂,可用于解决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对第一代(如克唑替尼)或第二代(如塞瑞替尼)ALK抑制剂的耐药性问题,并可透过血脑屏障从而提高脑转移患者的健康获益。洛拉替尼是第一个能克服 ALK-G1202R 耐药突变的、新型、可逆、强效小分子第三代ALK抑制剂。CROWN试验数据显示,洛拉替尼组患者在治疗后12个月时存活且无PD的比例较克唑替尼组高39%,且洛拉替尼组患者的PFS时间及颅内缓解率均显著优于克唑替尼组。 洛拉替尼治疗效果 在1项评估洛拉替尼一线治疗晚期ALK阳性NSCLC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多中心Ⅲ期CROWN随机对照试验(NCT03052608)中,先前未接受治疗的晚期ALK阳性NSCLC患者按1 ∶ 1比例 随机分组,分别接受洛拉替尼(每次100 mg,每日2次)或克唑替尼(每次250 mg,每日2次)治疗结果显示,与克唑替尼组比较,洛拉替尼组患者在无进展生存(progressfree survival,PFS)时间方面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改善(HR=0.28,P<0.001);洛拉替尼组在治疗后12 个月时无 PD 的患者比例为 78%,克唑替尼组为39%,洛拉替尼将PD或死亡风险降低了72%。 洛拉替尼副作用 在实验中发现洛拉替尼副作用为周围神经病变、认知功能障碍、低镁血症、低磷血症、淀粉酶升高、水肿、疲劳、情绪障碍、头痛、头晕、高血糖、睡眠障碍、皮疹、高胆固醇血症、低蛋白血症、言语障碍、高甘油三酯血症、体重增加、高钾血症等。 注:以上资讯来源于网络,由医伴旅整理编辑(如有错漏,请帮忙指正),只为提供全球最新上市药品的资讯,帮助中国患者了解国际新药动态,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不作任何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 热文推荐:阿达木单抗的作用机理
已帮助4905人
2024-06-21 22:01:32 更新
治疗肺癌的安罗替尼作用和疗效
治疗肺癌的安罗替尼作用和疗效
安罗替尼是一种多靶点的受体酪氨酸激酶(RTK)抑制剂,主要针对肺癌三线化疗如经过二线治疗之后肺癌又进展。安罗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化学合成的抗肿瘤药物,一经上市就受到了患者的关注。今天咱们来详细的了解一下治疗肺癌的安罗替尼作用和疗效。 治疗作用 安罗替尼对肿瘤患者没有基因突变筛选要求,适用人群较为广泛,有较好的耐受性,可以抑制多种生长因子的受体,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等,安罗替尼主要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来达到抗肿瘤的目的。安罗替尼抑制酪氨酸激酶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可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以及总生存期。 治疗效果数据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安罗替尼组患者较安慰剂组患者PFS显著延长3.80个月(5.37个月对比1.57个月),OS显著延长2.4个月(8.87个月对比6.47个月)。与安慰剂对比,安罗替尼治疗的ORR 和DCR 也均得到了显著提高,ORR分别为9.18% vs. 0.7%;DCR分别为80.95% vs. 37.06%。可见安罗替尼治疗效果显著。 适应症 安罗替尼也叫Anlotinib Hydrochloride,福可维,AL3818,Anlotinib,适应症包括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出现进展或复发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目前该药还可以用于小细胞肺癌、软组织肉瘤、甲状腺髓样癌等。 用法用量 安罗替尼应在有抗肿瘤药物使用经验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需要持续用药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若中间出现漏服距离下次时间短于12小时,则不再补服。安罗替尼的推荐剂量为每次12mg,每日1次,早餐前口服。连续服药2周,停药1周,即3周(21天)为一个疗程。建议患者不要随意更改剂量和用法。 不良反应 肿瘤药都是有不良反应的,高血压、乏力、手足皮肤反应、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高血脂和蛋白尿、出血等是安罗替尼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安罗替尼的不良反应多数可通过调整剂量、暂停给药及对症处理得到控制,治疗期间若出现了不耐受,及时联系医生,采取正规治疗。 购药渠道 安罗替尼在国内已经上市了,而且属于医保药品,患者在国内的医院药房购买本品可以使用医保报销,具体报销价格和报销条件可以咨询一下当地医院药房人员,因为地区政策不同,报销费用也会有所不同。 患者也可以通过医伴旅了解一下海外药厂直邮的安罗替尼,具体费用和购药流程建议咨询医伴旅客服人员,因为海外药物受汇率浮动影响价格不固定,通过医伴旅获取的药物可以保证是正品,价格也实惠,适合患者长期用药。 以上就是治疗肺癌的安罗替尼作用和疗效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注:以上资讯来源于网络,由医伴旅整理编辑(如有错漏,请帮忙指正),只为提供全球最新上市药品的资讯,帮助中国患者了解国际新药动态,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不作任何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 相关热文推荐:服用安罗替尼能活多久,需要注意什么?
已帮助1557人
2024-06-20 20:55:43 更新
治疗肺癌的阿美替尼作用简介
治疗肺癌的阿美替尼作用简介
药物试验证明,阿美替尼确实能有效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等。在使用第一代、第二代靶向药出现耐药后,很多肺癌EGFR基因突变阳性患者就需要第三代靶向药。阿美替尼是中国首个第三代肺癌EGFR基因突变阳性靶向药物,给众多患者带来了希望。今天咱们来详细的了解一下治疗肺癌的阿美替尼作用简介 适应症 阿美替尼也叫甲磺酸阿美替尼片,阿美乐,Almonertinib Mesilate Tablets,Almonertinib,被批准的适应症是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的治疗,且是既往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并且经检测确认存在EGFR T790M 突变阳性的患者。 用法用量 阿美替尼可以持续用药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性,空腹或餐后服用均可。如果漏服本品1 次,若距离下次服药时间大于12 小时,则应补服本品。阿美替尼推荐剂量为110mg(2片),每天1次,建议每天大致同一时间服用,整片吞服,并用一整杯水送服,不要咀嚼或压碎。 不良反应 阿美替尼虽然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但也是有不良反应的,阿美替尼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口腔黏膜、消化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等方面,具体表现为痤疮样皮疹、皮肤干燥、瘙痒、口腔黏膜炎,出现红斑、水肿、糜烂、腹泻、肝损伤、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天门冬氨基转移酶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等。 购药渠道 阿美替尼在国内已经上市了,而且属于医保药品,患者在国内的医院药房购买本品可以使用医保报销,具体报销价格和报销条件可以咨询一下当地医院药房人员。 患者也可以通过医伴旅了解一下海外药厂直邮的阿美替尼,不过海外药物药物价格不固定,因为会受汇率浮动影响,具体费用和购药流程建议咨询医伴旅客服人员。通过医伴旅获取的药物可以保证是正品,价格也实惠,适合患者长期用药。 作用疗效 II期临床试验共纳入了244名T790M阳性的患者,接受阿美替尼的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的中位治疗时间为9.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7个月。对于有脑转移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61.5%,无脑转移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72.6%。 多中心、双盲、随机 III 期试验AENEAS ,入组429例中国患者,入组患者分别接受阿美替尼或吉非替尼治疗。试验结果显示,阿美替尼 VS 吉非替尼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0.5个月 VS 20.7个月时,两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9.3个月 VS 9.9个月,可见阿美替尼治疗效果显著。 以上就是见阿美替尼治疗肺癌的效果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注:以上资讯来源于网络,由医伴旅整理编辑(如有错漏,请帮忙指正),只为提供全球最新上市药品的资讯,帮助中国患者了解国际新药动态,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不作任何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 相关热文推荐:阿美替尼要怎么吃,饮食注意什么?
已帮助1694人
2024-06-21 20:01:54 更新
治疗肺癌的拜耳TRK抑制剂拉罗替尼在中国获批!
治疗肺癌的拜耳TRK抑制剂拉罗替尼在中国获批!
拉罗替尼是广谱抗癌药物,但肿瘤患者必须要有 NTRK 基因融合才可以使用拉罗替尼,拉罗替尼是 Loxo Oncology 公司和拜耳公司开发的新一代具备高度特异性的口服 TRK 抑制剂,于2018年11月在美国上市,2022年4月13日在中国上市。 拉罗替尼的适应症 拉罗替尼也叫larotrectinib,LOXO101,Laronib,商品名称是Vitrakvi,可以治疗的肿瘤包括肺癌、胃肠癌、结肠癌、软组织肉瘤、甲状腺癌、婴儿纤维肉瘤、阑尾癌、乳腺癌、黑色素瘤、唾液腺、胆管癌、胰腺癌等17种肿瘤,治疗效果都很显著。 拉罗替尼的用法用量 拉罗替尼对成年人的剂量是每天口服100mg,每天两次;如果患者的体表面积≥1 ㎡,每天二次,每次100mg;如果患者的体表面积<1 ㎡,每天二次,每次100mg/㎡。拉罗替尼可以空腹服用,也可以和食物一起服用,可持续用药直到患者的病情有了变化或者出现了不耐受反应。如果漏服,发现时若离下次服药6小时以上,可以按量补服,下次服药仍按照原间隔时间。 拉罗替尼的治疗效果 2019年ESMO大会上,研究者公开了SCOUT试验和NAVIGATE试验的最新数据。在153例可评估的患者中,拉罗替尼治疗的客观缓解率达到了79%,其中完全缓解率16%,部分缓解率63%;另有12%的患者疾病稳定、未发生严重进展,这意味着,有91%的患者从拉罗替尼治疗中获益了! 一项临床试验招募了14例转移性TRK融合肺癌患者:13例非小细胞肺癌和1例小细胞肺癌。11例NTRK1 融合,3例 NTRK3融合。7名患者发生了基线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患者平均接受了三种先前的治疗。结果显示:患者使用拉罗替尼的客观缓解率为71%:其中1例患者为完全缓解,9例患者为部分缓解,3例为疾病稳定,1例疾病进展。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57%。估计12个月的无进展生存PFS率为69%,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拉罗替尼的副作用 拉罗替尼虽然治疗效果好,但也是有副作用的,腹泻,上火,呼吸困难,周围水肿,恶心,头晕,呕吐,咳嗽,便秘,贫血,疲劳,低蛋白血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头痛,关节痛,肌痛,腹痛,背痛,肌肉无力,食欲下降,体重增加,肢体疼痛,高血压等都是拉罗替尼主要的副作用,患者治疗期间需注意自身反应,因为体质和病症不同,副作用表现不一样,需遵医嘱用药。 拉罗替尼的购药渠道 拉罗替尼在国内上市之后,已经可以在医院药房购买到,但由于是刚上市,没有医保可以报销,费用是比较高的。有需要的患者可以出国购买,风险也是比较大的。患者也可以通过医伴旅了解一下海外药厂直邮的拉罗替尼,性价比较高,具体拉罗替尼的费用和购药流程可以咨询医伴旅客服人员,因为海外药物的价格受汇率浮动的影响而不固定。通过医伴旅获取的海外药物可以直邮到家,保证了正品的同时,也避免了出国购药的麻烦,购药也比较有保障。 注:以上资讯来源于网络,由医伴旅整理编辑(如有错漏,请帮忙指正),只为提供全球最新上市药品的资讯,帮助中国患者了解国际新药动态,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不作任何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 相关热文推荐: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用药Empaveli!
已帮助226人
2024-06-21 22:14:00 更新
双特异性抗体精准疗法Rybrevant治疗特定非小细胞肺癌
双特异性抗体精准疗法Rybrevant治疗特定非小细胞肺癌
美国FDA宣布EGFR/MET双特异性抗体疗法Rybrevant(amivantamab)上市,用于治疗携带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Rybrevant(amivantamab)是一款人源化EGFR/MET双特异性抗体,它具有多重抗癌的作用机制,不但能够阻断EGFR和MET介导的信号传导,还可以引导免疫细胞靶向携带激活性和抗性EGFR/MET突变和扩增的肿瘤。 Rybrevant临床效果 Rybrevant(amivantamab)治疗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I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39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6%,临床获益率为67%,中位持续缓解时间为1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3个月。29例先前接受过含铂化疗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41%,临床获益率为7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6个月。 在2021年的ASOC会议上公布Rybrevant(amivantamab)相比真实世界治疗方案用于EGFR 20外显子插入突变,且经含铂双药化疗后进展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所有的患者含铂化疗进展后的EGFR 20ins肺癌患者。结果发现:Rybrevant(amivantamab)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为22.8个月,而接受化疗/免疫/靶向治疗组只有13.1个月;Rybrevant(amivantamab)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3个月,化疗组为2.9个月,Rybrevant客观缓解率(ORR)为40%,化疗组为10%。 结合以上试验数据可知,Rybrevant(amivantamab)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临床获益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疾病进展状况,治疗效果显著。 Rybrevant注意事项 使用Rybrevant(amivantamab)治疗可能会导致眼部毒性,眼部症状恶化的患者应及时转诊给眼科医生。根据眼部毒性的严重程度,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暂停、减少剂量或永久停用Rybrevant。 Rybrevant(amivantamab)具有胚胎-胎儿毒性,使用该药品治疗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危害,因此妊娠女性不可使用该药品治疗。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采取使用有效的避孕措施。患者如果已经怀孕,应在接受Rybrevant(amivantamab)治疗前告知医生,由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注:以上资讯来源于网络,由医伴旅整理编辑(如有错漏,请帮忙指正),只为提供全球最新上市药品的资讯,帮助中国患者了解国际新药动态,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不作任何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 热文推荐:阿帕鲁胺Apalutamide作用机制是什么?用多久能见效
已帮助137人
2024-06-18 00:04:26 更新
快讯!非小细胞肺癌药物新药卡马替尼落地大湾区!
快讯!非小细胞肺癌药物新药卡马替尼落地大湾区!
3月17日,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称,诺华创新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药物卡马替尼近日被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临床急需进口港澳药品医疗器械第二批目录,获批在广州现代医院使用,满足MET外显子14(METex14)跳跃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迫切的临床诊疗需求。此举将使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各地得肺癌患者同步获益。 此次落地大湾区的卡马替尼是一种口服、选择性、ATP竞争性的c-Met激酶抑制剂,对c-Met靶点具有高度选择性,能有效抑制c-Met依赖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能有效诱导细胞凋亡,达到抗肿瘤活性。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的刘俊玲医生表示:“现阶段我国METex14非小细胞肺癌采用的传统治疗手段包括化疗、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及免疫治疗等,但是患者获益有限,临床上急需能够突破常规治疗的药物,卡马替尼落地大湾区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无疑是个重大的好消息。” 据了解,卡马替尼治疗MET异常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已经得到了有力的证明。研究结果显示,卡马替尼治疗METex14跳跃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初治和经治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66.7%和44%,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20.8个月和13.6个月。
已帮助146人
2024-06-19 10:43:49 更新
靶向药“万金油”卡博替尼将开启耐药性肿瘤治疗的新篇章
靶向药“万金油”卡博替尼将开启耐药性肿瘤治疗的新篇章
卡博替尼这款药被大多人熟知是来源于两年前的“聊城假药案”。2019年2月25日,一则题为“聊城主任医师竟然开假药”的报道在当时网络上引起热议。那么,卡博替尼真的是假药吗?从科学的角度讲,卡博替尼不仅不是假药,而且还是治病救人的良药!卡博替尼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多种晚期肿瘤。从法律角度的讲,卡博替尼可以被划为假药,因为它没有在中国上市。按照相关规定,没有在国内上市并销售的药物,就是法律意义上的假药。因此,这起“假药案”中的卡博替尼被认定为假药的唯一原因,就是其尚未在中国上市。这篇文章将带你走近卡博替尼——这款舆论中心的药物。 1.卡博替尼简介 卡博替尼(Cabozantinib)是由美国Exes制药公司研发的一款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其商品名为Cabometyx ®。卡博替尼作为一种TKI,能够有效地抑制包括MET、AXL、VEGFR-1、VEGFR-2、VEGFR-3等靶点。这些靶点均参与了肿瘤的血管生成、侵入、转移和耐药等一系列与肿瘤发生及发展相关的进程。 2.卡博替尼作用机制 卡博替尼已被多项研究[1]证实其主要抑制血管内皮生成因子受体-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VEGFR⁃1)、VEGFR⁃2、VEGFR⁃3、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uman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receptor,MET)、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stem cell factor receptor,KIT)、FMS样酪氨酸激酶3(FMS⁃liketyrosineki⁃nase⁃3,FLT⁃3)、AXL基因及上皮生长因子样域酪氨酸激酶2(human tyrosine kinase with immunoglob⁃ulin like and EGF⁃likedomains2,TIE⁃2)的酪氨酸激酶活性等。 卡博替尼不仅能够同时阻断VEGF和HGF/MET通路,它还对AXL基因有抑制作用,从而抑制血管生成,对肿瘤细胞有直接促进凋亡的作用。综上,卡博替尼对VEGFR、MET、AXL的多重抑制使得其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扩散,并且对比一些传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如舒尼替尼,使用卡博替尼治疗的肿瘤出现耐药性会更加缓慢。 3.卡博替尼获批历史回顾 由于卡博替尼作用广泛,对多种肿瘤有效,因此卡博替尼被称为靶向药中的“万金油”。下面一起来回顾下“万金油”卡博替尼的获批历史吧。 (1)2012年FDA批准卡博替尼用于治疗进展性、转移甲状腺髓样癌(MTC)。 (2)2016年FDA批准卡博替尼用于治疗经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晚期肾细胞癌(RCC)。 (3)2017年FDA批准卡博替尼用于治疗伴有C-met扩增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4)2017年FDA批准卡博替尼用于治疗发生骨转移的晚期前列腺癌。 (5)2018年FDA批准卡博替尼用于治疗接受过索拉非尼或其他标准全身治疗后进展的晚期肝细胞癌。 4.卡博替尼的用量及用法 推荐剂量: 甲状腺髓样癌每次140 mg,每日一次;轻度至中度肝损伤患者从80 mg开始,每日一次;肾癌、肝癌和肺癌每次60 mg,每日一次;前列腺癌骨转移每次40 mg,每日一次。 给药方式:口服,空腹服用,避免与食物同服。整粒吞服,服用时不要将卡博替尼片剂碾碎。服药治疗期间,不要摄取可抑制细胞色素酶P450的食物(如葡萄、西柚等)或营养添加剂。 治疗期间如果出现严重出血、心肌梗死、脑梗塞、血栓栓塞、高血压危象、肾病综合症、重型肝炎、下颌骨坏死、胃肠道穿孔和瘘管等,则应永久停止治疗。 5.卡博替尼的安全性 尽管卡博替尼治疗效果明显,它的不良反应却不容忽视。卡博替尼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疲劳、高血压、掌跖红肿综合征、腹泻、体重下降、恶心等。有研究发现[2],患者在接受卡博替尼治疗后3/4 级不良事件发生率约为 68%,而舒尼替尼为 65%。卡博替尼和舒尼替尼治疗后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为高血压(28%比21%),腹泻(10%比11%),疲劳(6%比17%)和血小板计数减少(1%对11%)。 在CABOSUN试验的基础上,有研究者[3]进一步进行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life,HRQOL)分析,划分了三种健康状态,即无疾病症状且无不良反应的时间(quality⁃adjusted time without symptoms of disease or toxicity of treatment,TWi ST);疾病进展前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Time spent before disease progression with toxicity,TOX);疾病复发或进展至死亡后的时间(progression to death,REL)。对比舒尼替尼,卡博替尼治疗后的平均TWiST为317天,远超舒尼替尼的180天;TOX两者近似;而REL的平均天数卡博替尼为154天,舒尼替尼为259天。这显示出卡博替尼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要比舒尼替尼晚。因此卡博替尼对比舒尼替尼治疗的最大优势在于可极大地延长无疾病症状且无不良反应的时间。 6.卡博替尼的治疗费用及成本效益 除不良反应及用药模式外,卡博替尼的费用问题也一直被人关注。在肾癌的各种治疗用药中,卡博替尼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从患者个人的角度来说,现有的试验数据表明,卡博替尼治疗总费用远高于其他TKI。在美国,卡博替尼治疗一年的费用比同为一线推荐用药的阿西替尼高出16635美元,其中针对不良反应所花费的金额也比其他TKI要高。尽管卡博替尼的治疗效果更优,但其高昂的治疗费用对于患者本身是不小的负担,会迫使患者选择其他治疗效果略差但费用更低的药物,例如舒尼替尼。 从药物经济方面来说,在英国卡博替尼的治疗总费用约为84136英镑,与同为一线推荐用药阿西替尼的增量成本效益比(ICUR)为98967英镑/年[4]。而在韩国卡博替尼的增量成本效益比为每质量调整寿命(quality⁃adjusted life⁃years,QALY)34445美元,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Product,GDP)2倍的临界值下,卡博替尼具有68.0%的成本效益概率[5]。截至目前,卡博替尼仍未在中国上市。按照2016年的数据[6],在美国使用卡博替尼治疗一年总花费130408美元,而中国的人均GDP为11200美元/年。因此,在中国使用卡博替尼进行治疗的成本高而收益低。这意味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卡博替尼都不会在中国或者其他人均GDP较低的国家上市,这极大地阻碍了卡博替尼的推广,使其变成了高收入人群独有的“富贵药”。 不过,患者也不用灰心,目前卡博替尼上市了印度和孟加拉等多版仿制药,如果经济上不允许,也可以通过海外医疗机构(如:医伴旅)咨询该版本的仿制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出,仿制药是与被仿制药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剂型、给药途径和治疗作用的替代药品,具有降低医疗支出,提高药品可及性,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等重要经济和社会效益。因而,理论上,任何已被证明生物等效的仿制药都是可以与原研药互换使用的。 7.总结及展望 卡博替尼的治疗效果(PFS 和ORR)优于舒尼替尼、阿西替尼等传统TKI,但其频发的不良反应将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迫使患者改变用药模式,对药物治疗效果产生不可预估的影响。同时,高昂的费用和较低的成本效益使得卡博替尼的推广与大范围使用困难重重。尽管卡博替尼目前存在问题,但其前景仍然广阔。在MET阳性病人中卡博替尼治疗效果更佳,结合MET阳性病人肿瘤更易产生耐药性来看,卡博替尼有望成为解决肿瘤耐药性的突破口。并且卡博替尼目前的治疗用量及用药模式还存在讨论价值,联合其它药物或者阶段性用药的方式或许能够降低用药所带来的副作用并且减少成本。 总之,虽然不良反应和高昂费用是卡博替尼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但卡博替尼对患者预后的改善和对耐药性肿瘤的治疗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笔者相信卡博替尼将开启耐药性肿瘤治疗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Natsuizaka, M.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extrahepatic metastases.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 1781–1787 (2005). [2] Aino, H.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for advanced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extrahepatic metastasis. Mol. Clin. Oncol. 2,393–398 (2014). [3] Jung, S. M. et al. Role of intrahepatic tumor control in the prognosis of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extrahepatic metastases. J.Gastroenterol. Hepatol. 27, 684–689 (2012). [4] Meng J,Lister J,Vataire AL,et al. Cost⁃effectiveness comparison of cabozantinib with everolimus,axitinib,and nivolumab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renal cell carcinoma following the failure of prior therapy in England[J]. Clinicoecon Outcomes Res, 2018,10:243⁃250. [5] Kim S,Han S,Kim H,Suh HS. Cost⁃Effectiveness and Value of Information of Cabozantinib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Renal Cell Carcinoma After Failure of Prior Therapy in South Korea[J]. Appl Health Econ Health Policy,2021,19(4):545⁃555. [6] Swallow E,Messali A,Ghate S,et al. The Additional Costs per Month of Progression ⁃ Free Survival and Overall SurvivalAn Economic Model Comparing Everolimus with Cabozantinib,Nivolumab,and Axitinib for Second⁃Lin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J]. J Manag Care Spec Pharm,2018,24(4):335⁃343. 注: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伴旅”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伴旅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进行转载,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在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伴旅”,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目的是信息的传递,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涉及请与我网站联系,进行删除。
已帮助498人
2024-06-21 06:28:11 更新
化疗最佳拍档曲拉西利Cosela——全球首个骨髓保护药物获批上市
化疗最佳拍档曲拉西利Cosela——全球首个骨髓保护药物获批上市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位居首位的恶性肿瘤,其中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约占肺癌总数的15%。SCLC与烟草暴露密切相关,具有高度隐匿性和侵袭性,约70%的病例在确诊时已为广泛期(extensive-stage,ES)。含铂类药物的全身化疗目前是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xtensive-stage small cell lung cancer,ES-SCLC)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1]。细胞毒类药物会损伤骨髓内的造血干细胞,导致骨髓抑制,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基于这一突出临床问题,科学家们研发了骨髓保护剂,曲拉西利(Trilaciclib)应运而生。曲拉西利(Cosela)是目前全球首款且唯一在化疗前给药以保护患者骨髓和免疫系统的药物,本文将带领读者走近这一神奇药物。 1.曲拉西利(Cosela)简介 曲拉西利(Trilaciclib)是一款由美国G1 Therapeutics 公司研发的短效、可逆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4/6抑制剂,其商品名为Cosela®。曲拉西利于2021年2月12日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加速评审上市。与既往在全球范围内上市的其他3款CDK4/6抑制剂Palbociclib、Ribociclib和Abemaciclib适应证不同,曲拉西利被批准用于预防ES-SCLC成年患者因铂类联合依托泊苷或拓扑替康方案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 2.曲拉西利(Cosela)的作用机制 细胞周期是一个高度保守、复杂有序、受到严格调控的过程,分4个阶段。细胞周期各个阶段的顺利进行是细胞增殖的基础,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的结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CDK属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家族成员有CDK1~CDK8。其中,CDK4和CDK6是发挥核心调控作用的关键因子。造血干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同样依赖于CDK4/6的调控,当CDK4/6受到相关药物抑制时,这些细胞就会被阻滞在G1期。如果造血干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在机体接受细胞毒药物化疗时能被短暂阻滞,可以降低它们因化疗所受的损伤,从而保护患者骨髓及免疫系统[2]。曲拉西利正是基于此作用机制设计的CDK4/6抑制剂。 3.曲拉西利(Cosela)的临床试验 NCT03041311是一项全球化、多中心的Ⅱ期临床试验[3],该试验纳入了105例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ES-SCLC成年患者。所有患者在接受依托泊苷、卡铂和阿替利珠单抗(Etoposide/Carboplatin/Atezolizumab,EPA)方案开始化疗之前,按照1:1比例、随机分配至安慰剂组(n=53)和曲拉西利组(n=52)。结果显示,曲拉西利组患者第一周期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the duration of severeneutropenia,DSN)明显少于安慰剂组(0天vs 4天);曲拉西利组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severe neutropenia,SN)发生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1.9% vs 49.1%);降低化疗药物剂量的患者也明显较少(2.1 vs8.5)。另外,曲拉西利组患者和安慰剂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survival,mPFS)分别为5.9个月和5.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分别为12.0和12.8个月。 虽然两组患者mPFS和mOS数据无显著差异,但研究者通过进一步的T细胞受体免疫测序分析发现,曲拉西利组患者外周T细胞的克隆性扩增效应明显强于安慰剂组患者。此外,在经E/P/A方案治疗有客观反应的患者中,曲拉西利组患者的T细胞扩增效应明显强于输注安慰剂患者。由此可见,曲拉西利不仅能对一线化疗的ES-SCLC患者起到骨髓保护的作用,还可能会增强肿瘤患者化疗时的细胞免疫功能。 4.为什么医生专家建议用曲拉西利(Cosela) 曲拉西利是全球首款骨髓保护药物。FDA药物评估中心的总监Albert Deisseroth教授说,"对于ES-SCLC患者来说,保护骨髓功能可能使他们的化疗更加安全,并使他们能够按时按计划完成疗程。曲拉西利的获批上市能够帮助化疗患者减轻常见的副作用,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化疗药物旨在杀死癌细胞,但也会损害正常细胞和组织,骨髓特别容易受到化疗药物的损害。骨髓制造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可以运输氧气、抵抗感染和止血。当骨髓受损时,骨髓产生的这些细胞会减少,从而导致疲劳、感染风险增加和出血等问题。而曲拉西利有助于保护骨髓细胞,减轻化疗带来的副作用。 5.曲拉西利(Cosela)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曲拉西利适用于降低 ES-SCLC 成年患者化疗(含铂类联合依托泊苷或拓扑替康方案)所致骨髓抑制的发生率。 禁忌症:有对曲拉西利有严重过敏反应史的患者。 6.曲拉西利(Cosela)的用量与用法 曲拉西利获批的剂型为静脉注射剂,规格为每瓶300 mg,推荐的给药剂量为240 mg/m2,在开始化疗前4 h内静脉输注 30 min,连续给药的间隔时间应≤28 h。 7.曲拉西利(Cosela)的安全性 目前关于曲拉西利安全性的临床试验表明[4],曲拉西利组和安慰剂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可见曲拉西利在安全性方面表现优异。曲拉西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疲劳、恶心、贫血、输液反应等。值得注意的是: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接受CDK4/6抑制剂治疗时应检测患者的肺部症状,若ILD进展则停药;曲拉西利可能存在一定的胎儿毒性,妊娠患者谨慎使用。 8.前景与展望 2021年6月2日,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开出曲拉西利除审批国(美国)之外的全球首张处方。博鳌恒大国际病院肿瘤科主任叶刚传授为在院接受EPA方案化疗的患者曾先生开出曲拉西利处方。曾先生是我国第一个使用曲拉西利(Cosela)的患者。他说:“博鳌恒大国际医院的专家进行了有效的评估,为我申请用药,让我享受到了国际前沿药物。”博鳌恒大国际医院院长杨毅表示,“该药于2021年2月通过美国FDA审批,同年6月即在海南博鳌乐城用于我国患者,是除审批国之外全球其他区域的首张处方,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医院一直在进行现实世界的临床研究,让更多的病人受益。” 目前Cosela尚未在国内获批上市,有需求的患者可通过医伴旅提供的渠道进行咨询,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曲拉西利会尽快在我国获批上市并给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 Loehrer PJ, Sr., Einhorn LH, Greco FA. Cisplatin plus etoposide in small cell lung cancer.Semin Oncol 1988;15:2–8. [2] Eckardt JR, von Pawel J, Papai Z, et al. Open-label, multicenter, randomized, phase III studycomparing oral topotecan/cisplatin versus etoposide/cisplatin as treatment forchemotherapy-naive patients with extensive-disease small-cell lung cancer. J Clin Oncol2006;24:2044–51. [3] Noda K, Nishiwaki Y, Kawahara M, et al. Irinotecan plus cisplatin compared with etoposideplus cisplatin for extensive small-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2002;346:85–91. [4] Hanna N, Bunn PA, Jr., Langer C, et al.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 comparingirinotecan/cisplatin with etoposide/cisplatin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untreated extensivestage disease small-cell lung cancer. J Clin Oncol 2006;24:2038–43. 注: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伴旅”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伴旅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进行转载,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在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伴旅”,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目的是信息的传递,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涉及请与我网站联系,进行删除。
已帮助157人
2024-06-21 17:04:03 更新
卡马替尼—全球首个肺癌METex14突变新药获批上市
卡马替尼—全球首个肺癌METex14突变新药获批上市
导读:卡马替尼(Capmatinib),是FDA批准的首个肺癌MET外显子14突变的靶向药物。2020年5月6日,卡马替尼经FDA批准于美国上市,用于治疗携带MET ex14跳跃突变的转移性NSCLC患者。了解卡马替尼,我们首先要了解关于MET ex14跳跃突变和扩增,因为卡马替尼正是治疗该基因突变的精准靶向药。 关于MET ex14跳跃突变和扩增 11月19日,在2021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亚洲年会(ESMOAsia)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报告了有关EGFR突变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一项研究(ORIENT-31研究)的首次期中分析结果。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患者来说,EGFR(表皮生长因子)是常见靶点之一,被称为“黄金突变”。EGFR-TIKs靶向治疗是晚期NSCLC的重要治疗方式,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耐药现象,而在这其中有5%-20%的原因是c-MET 扩增。 MET(间质上皮转化因子)是一种原癌基因,编码蛋白c-MET是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具有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当MET基因发生异常时,则会促进肿瘤增殖与转移。在NSCLC患者中,MET基因原发异常主要包括第14外显子(ex14)跳跃突变和扩增。目前,约有3%-4%的NSCLC有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有1%-6%MET扩增。1 而且,对于MET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来说,预后极差。在一项有关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的NSCLC患者研究中,有24例患者接受免疫治疗,但只有4例患者得到部分缓解,其中ORR(客观缓解率)为17%,PF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9个月。 卡马替尼简介 卡马替尼(Capmatinib),是FDA批准的首个肺癌MET外显子14突变的靶向药物。2020年5月6日,卡马替尼经FDA批准于美国上市,用于治疗携带MET ex14跳跃突变的转移性NSCLC成年患者。 卡马替尼,是一种口服、强效、高选择性的Ib型MET抑制剂。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由肝细胞生长因子结合或由MET扩增触发的MET磷酸化,MET介导的下游信号蛋白的磷酸化以及MET依赖性癌细胞的增殖和存活。 卡马替尼的临床试验 卡马替尼上市批准是基于一项II期临床研究——GEOMETRY mono-1(NCT02441439),这是一项针对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多中心、非随机、开放性标签研究。每天给予患者400mg卡马替尼。截至2020年1月6日,有364名患者参与试验。在已经报道过的128例患者中,经过BIRC(双盲独立审查委员会)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评估,其研究结果显示,经治患者(先前已接受过治疗)ORR为41%,DOR(中位反应持续时间)为9.7个月;而初治患者(先前未接受治疗)ORR为68%,DOR为12.4个月。在安全性方面,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周围水肿、恶心、呕吐和肌酐升高。2 以上研究结果显示,卡马替尼对于METex14跳跃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有持久的疗效。 卡马替尼服用注意事项 目前,卡马替尼有150mg和200mg两种,其使用说明建议患者每天两次服用,每次400mg。需要注意的是,该药物可能引起胎儿伤害,孕妇禁止服用。 卡马替尼首仿上市 由于卡马替尼的价格比较昂贵,老挝元素制药生产的卡马替尼仿制药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老挝版的卡马替尼仿制药是全球范围内首个正式获批的卡马替尼仿制药。原则上是可以跟原研药互换使用的,如需该药,可以通过正规的海外医疗机构如(医伴旅)获取。 总结与展望 随着近两年对MET研究的深入,不止是卡马替尼可以治疗肺癌,针对不同的适应症,特泊替尼以及国产沃利替尼也被批准上市用于治疗肺癌患者。针对MET的靶向治疗让更多人看到了希望,笔者相信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会有更多晚期NSCLC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 J.Wolf,T.Seto,J,Y.Han etal.Capmatinib in MET Exon 14–Mutated or MET-Amplifi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N Engl J Med 2020;383:944-57. 2 Yi-Long Wu, Egbert F. Smit , Todd M. Bauer c.Capmatinib for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ith MET exon 14 skipping mutations: A review of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studies[J].Cancer Treatment Reviews 95 (2021) 102173. 注: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伴旅”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伴旅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进行转载,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在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伴旅”,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目的是信息的传递,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涉及请与我网站联系,进行删除。
已帮助190人
2024-06-17 23:48:31 更新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Biomark探索研究进展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Biomark探索研究进展
既往我们了解了早期及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以及小细胞肺癌(SCLC)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今天我们将了解最后一部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Biomark探索研究进展。 LBA68: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单药免疫治疗前T细胞受体(TCR)库的临床价值 该研究评估了治疗前T细胞受体库对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NSCLC的临床意义以及特异性TCR基因使用频率(缓解VS无缓解)。 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PD-L1高表达NSCLC患者时,治疗前外周血T细胞受体多样性可能是预测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毒性反应的良好的非侵入性生物标记物,对总生存期(OS)则无预测作用。TRBV6-4、10 - 2和10-3基因在无缓解患者中表达的频率更高。 112P: 5种血清生物标志物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影响的一项探索性分析 该研究评估了5种血清生物标志物[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 (IL-6)、乳酸酸脱氢酶(LDH)、癌胚抗原(CEA)和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 21 -1)]与PFS和OS的相关性。 分析CEPAC-TDM研究的262例一线接受线紫杉醇联合卡铂或顺铂(每3周给药一次)6个周期内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数据。 血浆标志物时间点分别为:第1周期(基线期);第2周期;第3周期的第1天;第1周期和第2周期的第2天和一线化疗结束。 非参数Kaplan-Meier(KM)分析了基线血清生物标记物(依据中位数分割或分成四分位数)对PFS和OS的影响,统计显著性采用Log rank检验。半参数单变量Cox比例风险(Cox PH)建模,确定基线或所有测定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浓度与PFS和OS的相关性。 基线高CRP和LDH与低PFS和OS显著且独立相关,CRP基线浓度每增加一个自然对数单位,预期风险(即死亡风险)増加了30%-40%。LDH基线浓度每增加一个自然对数单位,预期风险增加了70%。基线高IL-6水平与较低的OS显著相关,但与PFS无关。CRP、LDH、CYFRA21-1 与PFS和OS显著相关,CEA与PFS显著相关。 研究结果显示,接受铂类和紫杉醇为主一线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CRP和LDH浓度升高均与预后较差相关。基线IL-6的水平对OS有预测价值,而此预测价值在PFS中未得到验证。基线CEA和CYFRA21-1与生存均无显著相关性。 基于此探索性分析,对预后有预测价值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已经被确定。下一步将进行血浆标志物的动力学分析,这将为定量监测晚期NSCLC患者的生物标志物提供指导。
已帮助210人
2024-06-21 14:09:00 更新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最新研究进展(三)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最新研究进展(三)
1220P-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对比多西他赛二线治疗EGFR野生型晚期NSCLC:随机Ⅱ期临床研究(ALTER-L018) 对于EGFR野生型晚期NSCLC患者,多西他赛是指南推荐的二线标准治疗之一,但临床疗效并不突出;既往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药物(雷莫芦单抗/尼达尼布)联合多西他赛在晚期NSCLC的二线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在国内尚不可及。 安罗替尼,一种口服多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已被证实可为三线及以上NSCLC患者带来PFS及OS的双重获益,本研究(NCT03624309)旨在探索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对比多西他赛单药用于EGFR野生型晚期NSCLC二线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该研究入组93例患者,其中75例纳入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患者按1:1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接受安罗替尼+多西他赛,另一组为对照组,接受多西他赛。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为PFS,次要终点包括OS、ORR、DCR以及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与多西他赛单药相比,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可显著延长PFS 2.62个月,与多西他赛单药相比,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展现延长OS的趋势。 截止2021年5月8日,71例患者至少接受过1次肿瘤疗效评估(其中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组30例,多西他赛单药组41例)。与多西他赛单药相比,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可显著提高ORR(29.4%)及DCR(29.6%)。 硏究组(安罗替尼+多西他赛)最常见的3级以上TRAEs有白细胞计数下降、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血小板计数下降,整体安全性可控。对照组(多西他赛)最常见的3级以上TRAEs有白细胞计数下降、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血小板计数下降。 综上,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相比于多西他赛单药二线治疗晚期NSCLC患者显示岀更优的治疗效果。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的安全性良好可控,3级以上的TRAEs包括白细胞计数下降、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口腔黏膜炎等。 本研究提示,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的治疗方案较晚期NSCLC二线标准化疗方案显示临床获益,为一线经含铂化疗(包括联合免疫治疗)进展后的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1335P-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对比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NSCLC的Ⅰ/Ⅱ期研究更新结果 单药化疗或免疫治疗是目前指南推荐的晚期NSCLC的二线标准治疗方案,但治疗效果有限,我们先前报道了一项Ⅰ/Ⅱ期研究的结果,表明安罗替尼(10mg)联合多西他赛(60mg/㎡)二线治疗晚期NSCLC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该研究进一步更新了Ⅰ/Ⅱ期研究中II阶段试验中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寒对比多西他寒二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1期研究纳入3~18例患者,接受多西他赛+安罗替尼的治疗,该1期研究的主要终点为MTD(第一周期)。2期研究纳入88例患者,按2:1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多西他赛+安罗替尼,另一组接受多西他赛。研究的主要终点为P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ORR、DCR、OS以及安全性。 与多西他赛单药相比,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显著延长晚期NSCLC的PFS,两组中,mPFS分别为6.5个月和2.7个月。mOS均未达到,与多西他赛单药相比,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改善了晚期NSCLC患者的ORR,安全性方面整体良好。 综上,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相比于多西他赛单药二线治疗晚期NSCLC显示出更优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可控,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组主要3-4级TRAEs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高血压, 蛋白尿,口腔黏膜炎,乏力,体重下降以及咯血。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为铂类基础化疗治疗失败的晚期NSCLC提供了一种更佳的治疗选择,目前仍在进一步探索中。 1334P -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治疗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晚期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被广泛用于晚期NSCLC的一线或二线治疗,但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耐药后有效的治疗策略仍然是有争议的,研究人员先前报道了一项Ⅰ/Ⅱ期研究的结果,相比单药多西他赛,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NSCLC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本次试验,研究人员报道了Ⅱ期研究中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先前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中位PFS为7.6个月,ORR达到42.9%,DCR达到100%。关于安全性方面,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高甘油三酯血症和疼痛。3/4级的TRAE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蛋白尿和口腔粘膜炎。 综上,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为既往前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晚期NSCLC提供了一种更佳的治疗选择,目前仍在进一步探索中,让我们共同期待该研究的好消息。
已帮助246人
2024-06-21 17:04:08 更新
2021小细胞肺癌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2021小细胞肺癌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小细胞肺癌(SCLC)占所有肺癌的15%~20%,主要包含3种亚型,即淋巴细胞(燕麦细胞)型和中间细胞型(梭型,多角型及其他)以及混合型。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肺癌,小细胞肺癌有更好的化疗及放疗疗效。但因为小细胞肺癌确诊时肿瘤很可能已经广泛扩散,小细胞肺癌往往很难治愈。 度伐利尤单抗±tremelimumab+铂类依托泊苷作为广泛期SCLC的一线治疗方案:来自III期CASPIAN研究的3年总生存率更新 在3期CASPIAN研究中,一线度伐利尤单抗联合EP(铂类-依托泊苷)与单独EP相比显著改善ES-SCLC患者的OS: HR 0.73(95%CI 0.59-0.91 p = 0.0047)。中位随访大于2年后,该获益可持续存在。度伐利尤单抗+ tremelimumab治疗组与EP组相比,OS数值改善(p=0.0451),但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标准(P < 0.0418)。 因此,我们对CASPIAN研究中,中位随访超过3年患者的OS进行更新分析。 研究招募了805名WHO PS 0或1,预期寿命≥12周,根据RECIST V1.1可测量的未经治疗的广泛期小细胞癌患者。按照1: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接受度伐利尤单抗+tremelimumab+EP治疗,4个周期后,接受度伐利尤单抗治疗,直到疾病进展;第二组接受度伐利尤单抗+EP治疗,4个周期后,接受度伐利尤单抗治疗,直到疾病进展;第三组接受EP治疗,最多6个周期后,接受PCI治疗。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次要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安全性,耐受性,患者报告结局(PROs)。 3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度伐利尤单抗+tremelimumab+EP治疗的患者中位OS为10.4个月,度伐利尤单抗+EP治疗的患者中位OS为12.9个月,EP治疗的患者中位OS为10.5个月。 安全性方面,度伐利尤单抗+EP组为严重不良反应(AEs)率为32.5%,度伐利尤单抗+tremelimumab+EP组为47.4%,EP组为36.5%。 综上,CASPIAN研究的更新OS分析,是迄今为止报道中位随访时间最长的ES-SCLC患者中进行的抗PD-L1的3期临床研究。中位随访时间大于3年后,D+EP相对于EP显示了持续OS获益,且安全性耐受性良好,与既往的研究数据一致。与EP单药治疗组相比,D+EP治疗组第3年的生存率高两倍,数据截止日期时大多数患者仍在接受度伐利尤单抗治疗,进一步确定D+EP作为ES-SCLC一线治疗的标准治疗。 雷莫芦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和顺铂治疗广泛期SCLC—线治疗的I期研究 一项日本III期研究显示,在广泛期SCLC(ES-SCLC)患者中,伊立替康+顺铂(IP)优于依托泊苷+顺铂(EP)。一项荟萃分析的结果显示,与EP相比,IP可能在总生存期(OS)方面具有优势,其血液学毒性较小。雷莫芦单抗(RAM)是一种单克隆VEGFR 2抗体,与化疗联合用于胃癌、结直肠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本研究旨在评估在一线ES-SCLC患者中,在IP中加入RAM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研究为非随机、开放标签、单中心Ib期研究。主要入组标准为ECOG PS 0-1,年龄20-74岁,具有可测量病灶的病理证实ES-SCLC患者。患者接受60mg/m2的顺铂+60mg/m2的伊立替康+10/8mg/kg的雷莫芦单抗治疗,4个周期后,患者接受10/8mg的雷莫芦单抗维持治疗。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确定RAM的推荐剂量(RD),次要终点为RAM推荐剂量联合IP时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总有效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 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期间,在54例ES-SCLS患者中共纳入了 10名患者;数据截止至2021年2月;年龄中位数为63岁(50-73岁)。Level 1 (10mg/kg)的前3例患者没有发生DLT,因此RAM的RD定义为10 mg/kg。所有患者完成4个周期的RAM + IP,其中9例接受RAM维持治疗;RAM的中位维持剂次是6(范围4-15)。 雷莫芦单抗联合伊立替康-顺铂治疗一线ES-SCLC的ORR为100%(95%CI,69-100%),mPFS为7.2个月(95% Cl,5.3-9.0),mOS为22.3个月(95% CI,12.1 -NA),安全性良好。截止到2021年2月,研究入组10例患者,期待后续数据更新和大样本数据。 安罗替尼+伊立替康/多西他赛治疗6个月内复发的SCLC: II期研究更新结果 SCLC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晚期预后较差,一线治疗进展失败后6个月内复发的治疗选择有限,主要以单药化疗为主,如伊立替康或多西他赛;既往研究已经证明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化疗具有协同作用;此次我们更新了安罗替尼联合伊立替康/多西他赛在一线治疗失败后6个月内复发的晚期SCLC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研究招募了40名18-75岁,一线铂类基础化疗治疗失败且6个月复发,ECOG PS 0-1的细胞学或组织学确认的SCLC患者。接受12mg的安罗替尼+65mg/m的伊立替康或60mg/m的多西他赛治疗,研究的主要终点为ORR,次要终点为PFS,疾病控制率(DCR),OS和安全性。 截止到2021年4月28日,中位随访时间为8.4个月(95% Cl,2.58-14.22),安罗替尼联合伊立替康/多西他赛治疗6个月内复发的晚期SCLC的ORR为47.6%,DCR为90.5%,mPFS为4.0个月,mOS为7.5个月;安全性可耐受。
已帮助326人
2024-06-20 15:03:32 更新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最新研究进展(二)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最新研究进展(二)
从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了解到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严重性,以及目前针对该疾病的一些临床试验和治疗方案,今天我们接着了解其他关于晚期NSCLC的研究。 1239P-AUTOMAN:安罗替尼联合奥希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的Ⅰb/Ⅱa期研究 奥希替尼一线治疗EGFR敏感突变晚期NSCLC,PFS和OS明显优于一代EGFR-TKI,安罗替尼是一种新型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作用于VEGFR、FGFR、PDGFR以及c-kit等靶点,被NMPA批准用于晚期NSCLC后线治疗。奥希替尼联合安罗替尼一线治疗EGFR敏感突变晚期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未知,该研究将评估这一结果。 AUTOMAN研究纳入了25名患者,患者需要满足至少18岁、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肝腺癌、EGFR敏感突变、既往未曾接受过抗肿瘤治疗、ECOG PS 0/1,允许纳入无症状脑转移患者。研究的主要终点包括2期推荐剂量(RP2D)、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研究终点包括疾病控制率(DCR)、缓解深度、无进展生存期(PFS)、12个月的总生存期(OS)率以及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安罗替尼联合奥希替尼具有良好的耐受性,RP2D为安罗替尼(12mg,QD,D1-14,Q3W)联合奥希替尼(80mg,QD,Q3W)。 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31.6%,有1例患者发生3级的SAE(气胸, 安罗替尼相关DLT)常见(≥10%)的AE为口腔炎。 综上,安罗替尼联合奥希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令人鼓舞的抗肿瘤疗效,RP2D为安罗替尼(12mg,QD,D1-14,Q3W)联合奥希替尼(80mg,QD,Q3W)。截止DCO,共8例患者完成一次疗效评价,ORR为87.5%,DCR为100%,中位缓解深度为35.0%。目前,Ⅱa期研究正在继续入组,让我们共同期待研究结果的公布。 1209-RELAY雷莫西尤单抗+厄洛替尼(RAM + ERL)治疗初治的转移性EGFR突变NSCLC(EGFR+ NSCLC): TP53状态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 在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EGFR+ NSCLC)患者中,TP53共突变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后预后较差相关。尤其是,外显子8突变可能对p53蛋白产生功能失调影响,并可能参与对EGFR TKIs的原发性耐药。 最近,EGFR和VEGF通路的双重抑制在EGFR+NSCLC肿瘤中显示出协同效应和良好的无进展生存期。雷莫西尤单抗是一种单克隆抗体(mAb),可结合VEGFR2从而阻断多种VEGF配体的结合。 3期RELAY研究评估了雷莫西尤单抗+厄洛替尼(RAM + ERL)vs安慰剂+厄洛替尼(PBO+ERL)治疗初治的转移性EGFR+ NSCLC患者的疗效。这项分析旨在评估RELAY研究者中TP53状态与临床结局之间的相关性。 该研究的主要终点是PFS,次要终点和探索性终点包括ORR、DCR、缓解持续时间(DoR)、OS、安全性以及生物标志物分析。 43%的患者中检测岀TP53突变。在 TP53突变的患者中,79.4%为亚裔,20%为白人,其中分别有52.7%和47.3%的患者为EGFR外显子19和外显子21突变。在野生型TP53患者中,有94例小于65岁,而TP53突变患者中,有92例小于65岁,其他特征在TP53亚组中相当。 TP53突变和野生型肿瘤之间的基因共变异是相当的,尽管PIK3CA 突变在TP53突变肿瘤中相比野生型肿瘤中检测到的发生率更高。TP53外显子8突变肿瘤相比非外显子8突变,NF1突变发生率更高。 相比基线TP53野生型患者,基线TP53突变患者,尤其是外显子8突变,与显著更短的PFS相关。在TP53突变和TP53野生型EGFR+ NSCLC患者中,RAM+ERL相比PBO+ERL均可显著改善PFS。相比PBO+ERL,在非外显子8 TP53突变患者中,RAM+ERL证实了显著改善的PFS。对于患者数较少的外显子8 TP53突变患者,RAM+ERL的中位PFS优于PBO+ERL。 TP53突变和TP53野生型肿瘤在RAM+ERL和PBO+ERL组中均具有相似的ORR和DCR,不论哪种治疗,TP53外显子8和非外显子8突变具有相似的ORR和DCR。 不论基线TP53突变状态,RAM+ERL相比PBO+ERL可显著改善DoR。 EGFR T790M是疾病进展时最常见的治疗岀现的基因变异,不论哪种治疗,疾病进展时治疗 出现的T790M突变率在TP53突变肿瘤的患者中相比TP53野生型肿瘤中发生率更高。TP53突变和TP53野生型肿瘤的患者之间观察到的毒性谱相似。 总之,在RELAY中,TP53共变异确认是转移性EGFR+NSCLC的负性预后因素。不论哪种治疗,TP53突变患者(尤其是外显子8突变)相比TP53野生型患者结局更差。不论TP53状态,雷莫西尤单抗+厄洛替尼相比PBO+ERL在所有患者中显示出一致的获益。在TP53外显子8和非外显子8突变的患者中,RAM+ERL可改善临床结局。在TP53突变和TP53野生型肿瘤之间,基线时的患者和疾病特征以及基因共变异未显示任何表型差异。不论TP53状态,RELAY治疗方案是所有EGFR+ NSCLC患者合适的一线治疗选择。 更多研究请关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最新研究进展(三)》
已帮助583人
2024-06-18 00:16:09 更新
2021年安罗替尼&派安普利单抗肺癌领域最新数据(四)
2021年安罗替尼&派安普利单抗肺癌领域最新数据(四)
安罗替尼是一种新型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出现进展或复发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 安罗替尼+伊立替康/多西他赛治疗6个月内复发的小细胞肺癌(SCLC): II期研究更新结果 SCLC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晚期预后较差,一线治疗进展失败后6个月内复发的治疗选择有限,主要以单药化疗为主,如伊立替康或多西他赛;既往研究已经证明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化疗具有协同作用;此次我们更新了安罗替尼联合伊立替康/多西他赛在一线治疗失败后6个月内复发的晚期SCLC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研究招募了40名18-75岁,一线铂类基础化疗治疗失败且6个月复发,ECOG PS 0-1,细胞学或组织学确认的SCLC患者,患者接受安罗替尼+伊立替康/多西他赛治疗,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期(OS)与安全性。 截止到2021年4月28日,中位随访时间为8.4个月,安罗替尼联合伊立替康/多西他赛治疗6个月内复发的晚期SCLC中位PFS为4.0个月,中位OS为7.5个月,ORR为47.6%,DCR为90.5%。 整体安全性耐受,主要1-2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为贫血,乏力,食欲下降,白细胞减少以及高血压等。3级TRAEs主要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无非预期毒性发生。 安罗替尼联合伊立替康/多西他赛治疗一线治疗失败6个月内复发的SCLC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目前仍在进一步探索中。 SALTER:安罗替尼联合口服氟尿嘧啶S1治疗难治复发SCLC的一项多中心、单臂、II期研究 研究招募了18-75岁,在至少一种先前的铂类化疗方案后疾病进展或复发,ECOG PS 0-2的复发/难治性SCLC患者,患者接受12mg的安罗替尼+60mg的S-1治疗,S-1维持直至疾病进展。研究的主要终点为ORR,PFS,次要终点为OS和安全性。 截止到2021年6月,安罗替尼联合S-1治疗难治或复发的晚期SCLC中位PFS为134天,中位OS为178天,ORR为43.8%,DCR为89.6%。 安全性可控,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是疲劳、手足综合征、高血压、食欲下降和视力模糊。无治疗相关死亡报告。 就总体反应而言,安罗替尼联合口服氟尿嘧啶S1对复发/难治性SCLC具有活性,并且具有可接受且可控的安全性特征。
已帮助345人
2024-06-18 07:40:58 更新
2021年安罗替尼&派安普利单抗肺癌领域最新数据(三)
2021年安罗替尼&派安普利单抗肺癌领域最新数据(三)
安罗替尼是一种新型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出现进展或复发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 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对比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NSCLC的I/II期研究结果 单药化疗或免疫治疗是目前指南推荐的晚期NSCLC的二线标准治疗方案,但治疗效果有限;我们先前报道了一项I/II期研究的结果,表明安罗替尼(10mg)联合多西他赛(60mg/m2)二线治疗晚期NSCLC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在这里,我们继续更新了I/II期研究中II阶段试验中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寒对比多西他赛二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招募了18-75岁,既往一线铂类基础化疗治疗后发生进展,EGFR,ALK或ROS1基因检测为非敏感突变,ECOG PS 0/1,局部晚期或转移性(IIIB/IIIC/IV)NSCLC患者。 I期部分中,患者接受60mg/m2多西他赛+8-12mg安罗替尼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最大耐受剂量(MTD,第一周期)。 II期部分中,患者按2:1的比例分为2组,一组接受60mg/m2多西他赛+10mg安罗替尼治疗,另一组接受60mg/m2多西他赛单药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与多西他赛单药相比,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显著延长晚期NSCLC的PFS(mPFS 6.5个月vs. 2.7个月),mOS 未达到。与多西他赛单药相比,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改善晚期NSCLC的ORR (21.9% vs 14.3%)和DCR (100% vs. 57.1%)。 安全性良好可控,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组主要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高血压,蛋白尿,口腔黏膜炎,乏力,体重下降以及咯血。 综上,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为铂类基础化疗治疗失败的晚期NSCLC提供了一种更佳的治疗选择,目前仍在进一步探索中。 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在晚期NSCLC二线及以上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纳武单抗(Nivolumab)和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是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癌患者的二线标准治疗;安罗替尼是一种口服多靶点抗血管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肿瘤免疫微环境与血管生成之间的相互作用已经得到很好的证实;本硏究旨在评估安罗替尼联合PD-1用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及以上治疗的疗效和最佳时间。 研究招募了19名既往接受≥1线系统化疗(如果EGFR阳性,需经过EGFR TKI治疗),PS 0-2分,≥1个可测量病灶(RECIST 1.1),无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史的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 患者接受3mg/kg的纳武单抗单药治疗或200mg的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后,接受3mg/kg的纳武单抗或200mg的帕博利珠单抗+12mg的安罗替尼联合治疗,直至PD或毒性不耐受。研究的主要终点为PFS,次要终点为ORR,DCR,OS和安全性。 从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共有19例患者入组。PD-1单药治疗8周后,ORR为26.3%,DCR为68.4%;安罗替尼联合PD-1治疗期间,ORR为68.4%,DCR为89.5%;整体mPFS达到 13.1个月。 常见的TRAE包括乏力、皮疹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3级TRAE发生率为26.3% (5/19),其中1例肺鳞癌患者因呼吸道出血而死亡;在所有治疗患者中肺腺癌的不良反应可控,且未出现非预期不良反应。 本研究为安罗替尼联合免疫治疗的介入时机提供了一些参考,另外,未来的探索需要更加严谨的人群筛选。 安罗替尼联合奥希替尼在NSCLC中通过FGFR和EGFR信号通路克服奥希替尼获得性耐药 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治疗EGFR驱动基因阳性的NSCLC展现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仍不可避免地出现耐药;安罗替尼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多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以有效抑制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安罗替尼联合奥希替尼在部分奥希替尼耐药患者上显示较好的疗效,能够部分逆转耐药,获得较长的无疾病进展生存。然而,其逆转耐药的分子机制仍不明确;因此,本研究主要阐明安罗替尼联合奥希替尼克服奥希替尼获得性耐药的潜在机制。 EGFR T790M突变在H1975细胞系中表达,但不在HCC827细胞系中表达。通过逐步剂量递增法建立了两种细胞系,H1975奥希替尼耐药细胞系(H1975 OR)和HCC827奥希替尼耐药细胞系(HCC827 OR);进行细胞活力、克隆形成以及细胞划痕试验,检查安罗替尼或奥希替尼或联合对两种奥希替尼耐药细胞系的影响;计算安罗替尼联合奥希替尼对两种奥希替尼耐药细胞系的组合指数(CI)来评估协同效应;采用定量实时PCR (q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检测EGFR/FGFR/Akt/Erk的水平,探索潜在机制。 基于q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FGFR1和FGFR2分别在HCC827 OR细胞系和H1975 OR细胞系中过表达。安罗替尼对两种OR细胞系的IC50值均显著低于其亲代细胞系。 与单独使用安罗替尼或奥希替尼相比,联合可以更强地抑制两种OR细胞系的增殖和迁移。CI值证明了安罗替尼联合奥希替尼的协同作用。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该安罗替尼联合奥希替尼有效地抑制了EGFR和FGFR的磷酸化,并且下调了Akt/Erk的磷酸化水平。 综上,FGFR过度表达可能是奥希替尼获得性耐药的机制。安罗替尼联合奥希替尼可以通过抑制EGFR和FGFR信号通路克服这种耐药。本研究阐明了安罗替尼联合奥希替尼在奥希替尼耐药株上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中探索安罗替尼与奥希替尼的联合治疗模式,包括初始一线治疗的联合,T790M耐药突变后的联合以及奥希替尼一二线治疗耐药后的联合,提供了理论基础。
已帮助1258人
2024-06-21 00:49:36 更新
/ 2
共29个
官方微信
官网微博

扫码关注

了解最新国际医疗资讯!

医伴旅企业微信
医伴旅寻找优质医疗资源伴您走上康复之旅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 400-001-2811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京) - 非经营性-2020-0182

医伴旅(北京)国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导航 | 文章地图 | 问答地图 | 药品地图

咨询电话 微信客服 在线咨询 回到顶部